带娃番外篇(五)
承鄞的脖子亲了一口,懒懒地问:“夫君不去宫宴,怎么有闲心陪我午睡。”
“儿子有惊喜要给你。”李承鄞也笑。
铃铛手一伸,揪住他的胡子编辫子,打着哈欠说:“他还真能忍得住,我老早就看到他看着我欲言又止了。”
“他这种能藏事儿的性格,你可不能说像舅舅了。”李承鄞抓住她作乱的手,笑着说,“你哥哥一点都不能藏事儿,他心思够深,这点像我。”
铃铛正撑起身,说着就白了他一眼:“你与我又能有多大区别?”
李承鄞忍不住又笑。这个白眼带了初睡方醒的万种风情,真是让他神清气爽。他又要与铃铛厮闹,却被铃铛按住嘴唇,推到一边:“不要闹,我去看看儿子。”
李承鄞无奈地叹气,也跟了上去。
阿穆带回的惊喜,就是番薯。
铃铛当场命人在宫内开辟了一分菜畦,亲自试种这东西。李承鄞和阿穆父子俩同样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隔三差五就来帮忙,并且在前期踩断了好几棵番薯的茎叶。
而后父子俩就被铃铛提着锄头打了一顿,勒令二人去给番薯浇水。
阿穆的热情尤甚,恨不得每天都去挖出番薯看看。
“树挪死,人挪活,你再去挖番薯,这一畦菜地就要被你全部折腾死了。”铃铛去揪儿子的耳朵,却被阿穆偏头躲开。
“我不是小孩子了!别总当我什么都不懂!”阿穆抱怨,话锋一转,又满脸期待起来,“我倒希望番薯快快成熟,要是真的能充作粮食……”
“那我豊朝的人口,至少能翻一番。”李承鄞接过话,眼中写满了渴望。
如果番薯真的能像阿穆说的那样,他们的名字,将会是豊朝永远绕不开的丰碑。
时间悄然流逝。
第一畦番薯成熟了!
真到了开挖的那天,别说李承鄞和阿穆,就连铃铛就很紧张。她挽起裙子,蹲在地上,好奇地去戳刚刚挖出来的块根。那东西硬邦邦的,纺锤状,还带着泥土的腥气。他们盯着一批批将番薯称重的宫人,记下报出的每一个数字。
这东西亩产确实高。他们不过种了一分地,就在短短三个月内收获了超过一百斤的番薯,而丰饶的太湖流域,去年一亩地的亩产是两百斤粮食,也就是一分地二十余斤,脱壳之后的大米粗面甚至只有十多斤!
五倍多的亩产量差!
但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她得确认这种东西耐储存。
此时正值隆冬九月,一家三口围着火盆,阿穆心急火燎地拿着火钳子乱戳,李承鄞就坐在一旁慢条斯理地烹茶。
“你急什么?”铃铛撑着头,嘲笑儿子,“就算番薯烤熟,那也得放凉了才能吃。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急就吃得了热番薯了?”
阿穆翻出一只烤得软乎乎热烘烘的番薯,夹到小茶桌上,闻言差点翻白眼:“娘,你真啰嗦!”
铃铛立刻瞪圆眼睛,抬手给了阿穆一下子:“你这逆子,怎么说你娘呢?”
阿穆赔着笑,过来替铃铛剥番薯皮。那番薯一掰开,登时满屋子香气四溢,金黄发红的番薯还淌着蜜一样。铃铛没忍住一声低呼,阿穆已经讨好似的把一块番薯举到她嘴边,就等她张口了。
番薯这东西,亩产量高,喜寒凉怕热,旱涝保收,可惜不耐储存,顶多能储存一个多月。这并不符合能大规模征收的粮食的标准。她日思夜想,隔三差五就抓着李承鄞讨论措施,最后把李承鄞问烦了,李承鄞不耐烦地说:“这东西不耐储存,那就少种点,够吃就行了,把其余的土地拿去种粮食不就行了!”
一语点醒梦中人。
铃铛喃喃自语:“对啊,我犯什么傻……”
番薯是第二年开始推广的,铃铛给它重新起了一个名字,叫做蜜薯。毕竟番邦的番字,哪有蜜糖的蜜来得勾人呢?
更何况,一斤蜜薯真的能熬出来一小碗蜜糖,这可比用大米熬糖来得节省多了。毕竟薯类的亩产量就不是大米能比的。农人只要开辟一小片地,就能种出够养活全家的蜜薯,多出去的米面就可以拿出去卖掉,换来新的鸡仔或者猪仔,也可以用多出的蜜薯熬糖稀,一斤糖稀能换三四斤米,剩下的糖渣拌上蜜薯皮和米糠麦麸拿去喂猪,到冬天宰了,美美地吃上一整年!
钦和帝后治下的豊朝,无疑是个盛世。可是这盛世疆土辽阔,上达北海,下抵南洋,西出大漠,东临东洋,总人口也不过四千多万。可是自从钦和十五年开始,至钦和二十七年帝后逊位,禅位承平帝李穆,再到承平皇帝四十年,豊朝总人口硬是翻了五番,达到了两万万人!
充足的粮食为豊朝带来了史上最繁华的钦承之治,也带来了经济文化大繁荣。那是一个极为璀璨的时代——经济上,宵禁制度很快被取消,海上商路开始逐渐繁荣,个体商贩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各种美食、饮品外送服务开始出现在集市上;文化上,那个年代涌现出大量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