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宫
此后,苏晓日日歇在景和宫。
历修远在寝殿寻欢作乐,她则是在隔壁的书房中,仿着他的字迹批阅奏折。
原先,历修远还会考察她,这份差事做的是否细致,后来便直接放了手。
连着三日,她总算把堆积如山的奏疏清了个干净。
正如苏晓所说,赦免牢狱之中的旧臣,为历修远换来了不小的收获。民间流传着皇上的慈悲心肠,善举还被说书先生反复传颂。
封建王朝,一朝天子一朝臣,先皇的公主皇子们能“活”,旧臣们亦被宥免,这对于百姓来说便是爱民恤物。
没人质疑他是如何得来的皇权,更没人去管先皇与他是否兄弟情深,他们只认为大域迎来了,一位爱名如子心思良善的帝王。
此番也对朝廷带来了利益,商贾们打着皇帝仁慈,故域朝风调雨顺的言论,私自调高了货物的价钱。
而历修远听闻此事,不仅不反对,还助长商贾的嚣张气焰,民间的赋税也随之升高。
这是苏晓没想到的,她多次提议,要把赋税降得比原来还低,这样不仅安民心,还可坐实历修远仁慈的帝王形象。
奈何,成堆的金银送入皇宫,历修远发现了其中“奥妙”,便无视苏晓劝谏,只顾眼前的剥削。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也让苏晓头疼不已。
齐涛回来了,但只是他来,并无想象中的兵马。
据说,她的首相“父亲”苏海,听闻崔青尘调遣大量兵马,便连夜告知“王后”——大妃,还召集凉朝数位德高望重的大臣,深夜进宫上表并阻止了这一行动。
行军大域,大妃与苏海的言辞不一,对她来说,只要能让公主安全返乡,多少兵马她都不在意。并且,她的夫君已死,自己也过了大半辈子,只想儿女都在近旁。
双方激烈争执了五日,最后凉朝的老臣赢了。
而苏晓的希望也破灭了。
崔青尘让齐涛传话给她,望她多等些时日,待他手握大权,一定接她回去。
难,苏晓心如明镜,也知道崔青尘尽力了。
手握域朝大权,倒也没那么糟糕。
逃不走,那便搏出名堂来。
后来,苏晓执掌朝政,过了冬季,转眼便到了来年三月。
期间,历修远对外宣称,他要走访民间,体察民情,上朝就此作罢,朝臣有事要议,只能上表奏折。
奏本交由管门官员,统一“快马”传递到“皇上”手中。
然而只有管门官员知晓内情,他们会直接送入皇宫,最后落到苏晓手里。
执政的日子里,她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还平反了许多冤案,废除了许多苛政,停止了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休息,历修远的仁心一再被民间传颂。
苏晓勤学,批阅的奏本,总是很快回到各方官员手中,从不耽误时机。
传递奏本的繁琐流程,她也稍有改动。各地官员也有怀疑之声,但大多没有确凿证据,便不敢妄断妄言。
民间的赋税一升再升,只这一条,是历修远的叮嘱,她无法阻止。
历修远也真的到民间走了一遭,后宫叫的上名叫不上名的全跟了去,就连兰妃也消了禁足,一道去了民间。她倒落得个清净。
永明二十三年,四月。
日子一天天转好,她收到了崔青尘的来信。
凉朝的兵马正批量进入大域,藏在城中各地。
五月,历修远与后宫众妃嫔回到皇宫。
他依旧不问朝政,只顾着夜夜笙歌,美人在怀。
苏晓已将历修远的字迹,临摹得炉火纯青。
待凉朝的行军,尽数来到域朝城中,她提笔写下道道密诏,送往军中。先前制止大规模用兵,现在也起了最大用处,没人怀疑她做的决定是否有误,只待调遣兵马是为正常。
她下令军队分散对抗倭寇,其余骁勇的将士则前往北部讨伐游牧民。精锐的队伍,她都调了出去,没人知道她此番举动较为激进。
大域皇城空虚,正是凉朝兵攻城的最好时机。
苏晓为历修远接风洗尘,想在宫中设一场大规模宴会,好在那日将其诛杀殆尽。
可在宴会前一夜,寂静了数月的皇宫,又添了杀戮。
兰妃死了,她的死因瞒得严丝合缝。
待苏晓去到钰月宫,见到的只有她冷冰冰的尸体。
皓雪全身蜡黄,手臂上浮现出尸斑。
苏晓唤来齐涛,连夜将尸身运出皇宫,安葬在一处风景极美之地。
她想问问原因,但历修远与她,像是隔着一道看不见的墙。
那人回宫数日,看她的眼神里,总透露着混乱的情绪。
听曹公公说,他还是每日喝苏晓做的汤,到了民间也常喝。即便那汤腥味十足,即便鹿血酒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