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章 直击要害
乱局之中,最简单的方法,反而最为有效! 刘封忽然在江州凭空出现,让所有人都深感意外,与此同时,那些观望的官员也如同打了一针强心剂一般,安稳心神,重新开始升堂办公。 在他们看来,刘封已经到了益州,刘永和刘理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宛如蚍蜉撼树,一触即溃,只需要安心等候结果即可。 而刘封的行动也没有让他们失望,一如往常地出人意料,江州的一万兵力马上出动,往德阳进发,以白毦兵为先锋,直逼犍为的牛鞞县。 牛鞞是巴郡和键为郡的交界之地,同时也是江州通往成都的要道,甚至从江东、荆州的客商前往成都,基本都是从德阳、牛鞞这条路经过。 刘永在犍为起兵,牛鞞便是犍为的门户之地,一旦被占领,武阳和广都便暴露在敌军刀枪之前,侧翼无法保护,还何谈进攻成都? 虽然只有一万兵马,但有名震朝野的白毦兵在其中,又是刘封亲自领兵,任谁也不敢小觑,整个益州的目光,在一日之间,已经集中到了德阳和牛鞞二处。 江州兵马浩浩荡荡往德阳进发,刘封以李球为副将,担任行军司马,陈寿为参军,一路上旌旗招展,烟尘弥漫,沿途百姓都看得清清楚楚。 李球为李恢之侄,颇通兵法,武艺也不错,李恢为了避嫌,将他从南中送到成都任职,委派到江州为都尉历练。 刘封知道李球也算是一位蜀汉后期的忠勇将领,干脆直接提拔任用,邓艾到达绵竹的时候,李球曾向诸葛瞻建议分兵出城扼守险要隘口,但未被诸葛瞻采纳,等邓艾兵至城下,随诸葛瞻出城迎战,不胜而阵亡。 一看到李球,刘封就不禁想起诸葛瞻和诸葛尚慷慨赴死的悲壮场面,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瞻才八岁,而诸葛瞻战死在绵竹,当时他的儿子诸葛尚年仅十七岁,可谓一门忠烈。 现在自己到了这个世界,虽然诸葛亮和关羽因救自己而死,但诸葛瞻已经出生,不会再重蹈覆辙,关羽一门也免被庞会灭族,他们的后代因此而得以保全延续,也算是对诸葛家和关家的回报吧! 一日行军,兵马到了德阳,德阳太守早就收到消息,带领全城官吏在城外十里处恭迎,刘封如今归为摄政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们基本难以亲眼见到,如今刘封亲临德阳,这位名震中原的年轻王侯,成为人人敬仰的对象,每个人都心中激动。 一路上耀武扬威,毫不遮掩,并不是刘封不将刘永放在眼里,而是为了安定民心,同时也是对刘永的震慑,甘陵王的兵马,听到这个消息,必定会受到影响。 刘封一马当先,器宇轩昂,银色的盔甲,白色的披风在风中鼓荡,几乎符合了每个人心中的英雄形象,全城百姓夹道欢迎,欢声雷动。 国丧之际,当然不能举办酒宴,安排兵马驻扎之后,刘封不但接见了城中大小官员,甚至连德阳城中有些名望的人也一同召见,其中有两位乃是商户。 虽然刘封极力发扬商队,甚至顶住压力重新开通丝绸之路,但在这个时代,依然有着士农工商之间的轻视,虽然这并不算是等级制度,但商人却依然被人所轻视。 商人逐利,这对于自命清高的士大夫一族,自然是看不起的,而言论全又都掌握在他们手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偏见。 每一次制度改革中,刘封都在设法提高商人和工匠的地位,在成都开设工坊之时,马均、浦沅等人,都为他们争取了官衔,甚至马均因为各项改造和发明,如今已经封侯,这都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 汉末之时社会动荡,连年征战,已经延续了三四十年,三国鼎立,看似强大,实则空虚,民生凋敝,为了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刘封推行免税、奖励新生儿等等,都是为了让整个领土尽早恢复生机。 商人在这个时期的作用也尤为明显,唯有流动,货币才会产生价值,刘封虽然不是学经济的,但这个道理他还是懂的,行商坐贾,没有这些商队行走于九州大地,何来的资金流动? 为此刘封还曾设想过开设钱庄,但苦于眼下的局势,根本不允许他去做一些太先进的改革,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发展,民不聊生,任何制度改革、甚至兵器改良等等都是空谈,更何况打仗,归根到底,打的还是钱。 幸好诸葛亮十分开明,虽然他并不能明确地知道后世这些概念,清晰地分析出这些规律,但对刘封提出的看法,还是大为赞赏,也极力支持,毕竟都是惠明治国的良策。 这几年,在刘封的提议,诸葛亮的支持之下,蜀汉的制度其实已经与曹魏、东吴略有不同了,但这些微妙的改变,却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只能感同身受。 尤其那些商队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