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师徒(上)
给高佐当老师这趟差事,我干得战战兢兢、诚惶诚恐。
在我之前,高佐没有老师,他的知识储备皆是靠着自学平日搜集的书籍积累得来,不免杂而散、且良莠不齐,好比各种口味、不同质量混合的糖果蜜饯,只能充作零嘴,吃得再多也饿,兴许还会引起反酸不适。
他需要的是一顿荤素搭配、营养丰富的正餐。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高佐的三个书房的书海里遴选出合适的教材,制定出学习的框架结构,以塑造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我选出的一阶教材为《九章算术》、《方圆几何》,这两部书可算是数学和几何的入门读物。
二阶教材为《周氏算经》、《格物考工》、《石本纪》、《金工纪》,这几部书涵盖天文、物理、化学三大学科,较为浅显,可为拓展。
三阶教材为《微分方程》、《微分几何》。
四阶教材为以《瀛洲方程要术》为首的一些列瀛洲学派的书籍,瀛洲学派主要研究函数、概率、统计、空间解析几何等。
我从《九章算术》第一章“方田”结合《方圆几何》讲起,凡遇书中不足、疏误之处,皆予补充、勘正。
常常我只开了个头,点明要义,还未例证,高佐便了然于胸,自己提笔演算起来。
我数度不放心地问:“小佐,你真的都明白了?”
高佐道:“我也经常琢磨这些问题,只是有些症结处想不通,经老师一点拨,立时便清楚了。”
我这才放下心来。
圣人云“不悱不发”,学生若会思考,老师只需启发,学生若不会思考,老师灌也灌不进去。
高佐的敏而好学极大地激发了我的爱才心和成就感,他学得愈发酣畅,我教得愈发尽兴,形成了教学的良性循环。
我越教越得心应手,立足教材,旁征博引,凡有所知,莫不相授。
如此这般,仅仅一日,便学完了一阶教材。
心灵鸡汤常说,学习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和百分之一的天赋。
道理固然没错,努力值得肯定,但也不可否认,这世上有些人生来就拥有一颗聪明的脑瓜,在学习的路上事半功倍,高佐恰好就是这样的幸运儿。
准确的说,他不是聪明,他是绝顶聪明。更何况,他不但聪明绝顶,还努力至极。
高佐对于知识的接纳不能以常用的“吸收”二字来形容,用“吞噬”二字才贴切。传说中的“饕餮吞食”,大抵便如他学习时的状态。
但这又何尝不是他素日勤学勤思的厚积薄发呢?
因为我的乖顺,高骏稍许放松了对我的管制,不再限制我在寨子里的行动,但仍由陆七和常老十二人轮班看守,我走到哪里,看守之人就跟到哪里。
陆七脾性温和,尚愿随我心意。
常老十就不那么好说话了,他自己想偷懒,便也不允我四下走动,且对我怨念颇深,不止一次地对我抱怨:“为了杜老大的生辰,大家伙儿都忙得团团转,单单你俩闲得跟没事人似的,该吃吃该睡睡,还得劳人看着,就这你还没事儿找事儿!真他奶奶的烦球!”
白日授课,晚上我宿在高佐的卧室,高佐则在书房或者工房过夜,我倒不觉得他在刻意避忌我,只是习惯如此。
除了三个书房,高佐还有一个工房,工房里堆满了品类齐全的金石土木等材料以及各式各样的切割、冲压、冶炼、锻造等工具性机械,还有一些成品、半成品的机关制造物。
有一回我见到高佐熔了黄金炼复合金属材料,惊讶不已,转念一想,大概在他眼中,黄金只是一种延展性极佳的耐腐蚀金属材料,此外再无其他意义。
《石本纪》和《金工纪》虽属化学学科,但更偏向“材料化学”,甚少涉及化学原理的研究和实验。
选这两部书作为教材实属无可选择,化学书籍本就少之又少,仅有的书籍里又充斥着“炼丹术”、“炼金术”之流。
材料化学我只知道些粗浅的理论,高佐却是通过实打实的实验学出来的,我没多少东西可以教他,他反而时不时能指出我的谬误,着实令我汗颜。
没有现成教材,我只好凭记忆自编教材。
化学本质是从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受限于客观条件,分子、原子、核外电子、物质结构等我只能跟他阐述理论、甚至直接抛出结论,包括大部分酸碱反应我都无法向他验证。
高佐是个较真的人,对于没有验证过的事物始终存疑,不惜与我频起争论。
质疑别的便罢,可他连元素周期表都质疑,这就让我又头疼又气恼,没好口气地道:“这是化学理论的奠基石,你背也得背过!”
高佐顶撞道:“背它有何难!但道理是什么?”我转过身去,半晌没睬他。
高佐的接受能力极强,质疑归质疑,结课考试依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