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香
像上是一个白衣美人,坐在秋千上,旁边茂密的桂花树盖下一片树荫。仔细看的话,白衣美人的眉眼与刘璃极其相似。
小胡氏久久盯着画像,嘴里喃喃道:“姐姐,小璃儿终归是长大了,有喜欢的人了,那个人是否良配?”
当然没有人应答。
过了一会儿,小胡氏似又自言自语,你要好好保佑小璃儿。
刘璃回到房中,老老实实坐在桌前抄写经书。
她并不是在认罚抄书,而是她本来就打算抄写经书,作为太后娘娘的生辰贺礼,一个月后的七月十五,就是太后娘娘的寿辰,她一直记得。
十年前刘璃娘亲胡氏刚刚过世,父亲恰好被调去汉中检查军纪,当时还未满六岁的她就被太后接入宫中。太后娘娘很喜欢跟年轻人呆在一块儿,尤其是年轻女孩儿,那时候平乐公主还没有跟她父王回京,皇上也还没有子嗣,整个皇宫有些许冷清,所以当年孤零零的刘璃就被太后带进宫中照顾。
太后是个很会享受的人,她带着刘璃一起品茶、赏画、看戏、游园、听禅。小小年纪的刘璃就迈着小短腿,乖乖跟着太后在宫里生活。小璃儿在皇宫度过了整整两个寒暑,刘丞相回京复职,刘璃就被接回丞相府中,一起被接入府的,还有她娘亲的妹妹,也就是小胡氏。
虽然深知君臣有别,但刘璃心里对太后娘娘还是亲近的,每年都会用心准备太后的生辰礼。她知道太后信佛,再没有比送佛经更能让太后高兴的了,而且最好是亲手誊抄的经卷。
丫头轻轻推门,送进来一盘桂花糕放在刘璃手边。
刘璃一手撑着额头,一手夹着笔点在脸颊上,眼睛盯着桂花糕出神。
昨天送他的桂花糕不知道他吃了没有?
也没问他喜不喜欢吃甜的东西,万一他不喜欢呢?
“小姐?”小丫头拿手在刘璃眼前晃了晃。
刘璃回过神,就见小丫头送过来一封请帖。
“国公府凌小姐那边派人送来的,说是邀小姐一起去参加七月初七花桥会。”
刘璃接过请帖扫一眼,提笔写了封回帖交给小丫头让她派人送去国公府。每年的花桥会,都有活动和演出,刘璃自然是要去凑热闹的。
花桥会那天......他会不会也去呢?
刘璃敲敲脑袋,鼓起双颊,怎么一早上尽是在想他?晃晃脑袋,强迫自己将眼睛看回到桌前的心经,调整心情重新拿起笔,一笔一划地写起来。
七月初一,当今圣上的寿辰,民间称为国寿日。在这一天,百姓们会自发的去庙宇祈福,祈求风调雨顺,天降好运。
为表与民同乐,朝廷在国寿日当天取消宵禁,大街小巷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本来初一、十五来上香的人就特别多,碰上国寿日,街道更加拥挤。每个人心里带着虔诚,每个人脸上可以看出恭谨,或是果篮,或是鲜花,或是鸡蛋,整整齐齐被摆放在庙宇的供桌之上,在寺里和尚的诵经声中缓缓跪拜,默念心中的愿想。
刘璃跟着小胡氏一大早也去寺庙上香。当挤出人群时,两人早已汗湿,刘璃拿着手绢擦拭汗珠,忍不住感慨道:“每年都这么多人,这里香火真旺。”
小胡氏边走边拿扇子给两人扇风,叹道:“人多香火旺,快赶上护国寺了,我们赶紧回去吧。”
在下坡的路上,小胡氏跟刘璃说:“我已经探过相爷的口风了,相爷觉得孟知年这个年轻人八面玲珑,前途无量,可以再观察观察。”
刘璃没想到小胡氏在人群熙熙攘攘的路上就跟她谈这个事情,羞得脸如红霞,左右看看确认上香的人们都没有关注这边,才又低下头。
小胡氏继续说:“不着急,我们再多观察观察,一定不能亏了我们璃儿。”
刘璃知道小胡氏又在打趣她,没忍住反驳道:“谁着急了,哼也不知道是谁,在我及笄之后一直念叨呢。”
小胡氏最喜欢看刘璃气呼呼的样子,双颊鼓起,很好欺负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