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粥、提亲
张家这几天被张松年搞得着实是有点热闹,但还是阻止不了萧长风的上门提亲的媒人。
媒人十分富态,头上戴花,一身红衣,鲜红的口脂,见人就笑。
张家人已经提前收到了风声,由二伯娘和三伯娘出面做主,此刻已经在客堂上等着了。
“诶呦,夫人,大喜啊!”
来人姓王,是都城有名的媒人了,张松年上董芙蓉家提亲时,便是这个媒人。
“王媒人来了?怪不得丫鬟说今早窗外听到喜鹊的叫声呢。”
三伯娘逢迎了一句。
“瞧您说的,可不就是有喜事了吗?神武街那头的萧府上的萧公子呀,托我来给您家姑娘说个媒~”
王媒人也是知道实情的,两家彼此都有意,就差一个正式的名头了,提了几句萧家,剩下的全是夸姜烟的话。
二伯娘和三伯娘也很满意,双方你来我往下,很快就定好了日子。
姜烟发现今日来食铺的路上多了很多陌生的面孔,看着不像都城里的人。
现在食铺没有自己到场,也能很好的运转。
“诶,别跑,抓小偷啊!”
是方去的声音,小扬率先追到了门口,那人已经跑远了。
“小扬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
“阿烟姐,有小偷把食客要外带的菜偷走了。”
小扬因为没有抓到人,懊恼不已。
“先不管小偷,让润之重新做一份给食客,没受伤就好。”
什么都没有自身安全重要,姜烟让小扬先别管了,食铺还有食客在等着呢。
到了后厨,罗婶子正说着这事呢!
江州那边发了大水,很多老百姓都逃出来了了,听说地方官员不作为,洪水一事早有苗头,很多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早就偷偷的逃了。
现在到都城这些都是平头百姓,流离失所的他们也不知道要去哪,看到路上结伴的队伍就一起同行了,有的去投奔了外地的亲戚,最后剩的都是些无处可去之人。
都城现在已经戒严了,城门口都有重兵把守,出去容易,想要进来就难了。
再晚一点,就会有衙门的人来查户籍了,不是本地的户籍那就要证明你是来行商的,提供资产证明和人证,投靠亲人的也要出具证据,总之,为了防止流民扰乱都城秩序,只能先把人都赶到城外去。
“要我说江州里都城好几千里呢!能走到这还活着的,都算是命大了。”
吴婶子也感慨,天灾害人啊!
“朝廷不管吗?”
姜烟不清楚这些,电视剧里不都会有什么钦差大臣去赈灾的吗?
“东家,你还年轻,不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绕,管肯定是会管的,怎么管?什么时候管?谁能的说清,管的来什么都凉了,这朝廷派下来的赈灾银子,一级一级下来,你拿一点,我扣一些,真正落到实处的还有多少?”
“是啊 安逸的太久了,接触的都是萧长风和张松年这些一心为民的好官,倒是忘了这世道是怎样一个世道了。”
权利高度集中,水至清则无鱼,只认罗衣不认人的贪官污吏总会有那么几个。
“润之,食铺仓库里还有多少米?”
“小亚,账面上能动的银子有多少?都给我取出来。”
“师傅,你是想?”
王润之知道了姜烟的心思。
“润之,今天师傅再教你最后一课,你就可以出师了。”
无需多言,王润之也赞同了姜烟的想法。
萧长风差人来传了话,江州大水,都城各部的官都忙得不可开交。
就这点小事情,姜烟自己就能决定。
小院里推出了好久不用的小吃摊,擦去灰尘,姜烟试了一下,还能用。
让食铺一天两个人中午在城门口施粥,这个月工钱多给三百文。
城门口的流民没有姜烟想象中的那么乱,有官差持兵器把守,更没有人敢公然闹事。
朝廷已经派人来组织流民了,虽然不让进城,但在城外建立了临时的住所,吃的方面要靠他们自给自足了。
户部先前拨了款到江州,银子不翼而飞,押送的官员侍卫全都死了,这一大笔钱短时间内户部已经再也拿不出第二笔,那么大的一个窟窿谁能去填?都城外的流民越发躁动。
城外山林但凡是能吃的,都快被薅光了,没有吃食,只能等死。
千里迢迢来到都城,就是为了能有一条活路,当人的希望破灭,做出什么疯狂的事也不足为奇。
姜烟的小吃摊到都城门口施粥的第一天,流民急着要一个解决办法还在和守城的官兵吵闹推搡。
一开始小吃摊并不起眼,直到小吃摊停在了城门口的高墙之下,架起了锅,燃起了柴火,流民们都咽着口水满怀希望的看着那白花花的大米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