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周秀才
夫子将子安和家宝带到书房,让其对着叩拜至圣先师孔夫子的神位,双膝跪地,行九叩首之礼。
待回到厅堂后,周夫子让周伯给家宝和子安分别拿了一个蒲团,这才端坐在上首。
俩人认真地向夫子行完三叩首,这时杜长河和吴氏将准备的二两的束脩银子以及赠送其余六种束脩礼拿出来。
分别是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
莲子:莲子心苦,寓意夫子的苦心教育;
红豆:寓意鸿运高照;红枣:寓意早早高中;
桂圆:寓意功德圆满;两条腊肉干:表达弟子的心意。
这时周夫子拿出一本印刷版的《论语》和一把葱(代表聪慧)回赠给俩人。
拜师礼完成后,周夫子让俩人到周伯准备的水盆里“净手”,就是正反各洗一次。
寓意净心净手,去杂存精,日后的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接下来就是开笔礼,周夫子拿过蘸有朱砂的毛笔,在俩人的眉心处点上一颗红痣,这一过程为“开天眼”。
因为“痣”与“智”同音,寓意着学生从此开启智慧,明心目亮,学习一点就通。
又让家宝和子安在自己的指挥下写下第一个字“人”,寓意做学问之前要先学习做人。
做完所有的这些,这才算是正经的拜师入学了。而家宝更加感觉到了知识的重量,学问的严谨性,因为这些仪式真的特别使人受到鼓舞。
等杜长河和吴氏离开以后,周夫子捋了捋胡子,看着低垂眼眉,安静站着的两人。
他说:“老夫听闻你们读完了四书五经,待老夫考一考你们,接下来我说一句你接一句,子安,你先来,”
俩人闻言都有些紧张地绷直了身体,尤其是子安咽了口唾沫,有些紧张地看向了夫子。
周夫子面容严肃地说出了一句《论语》的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杜子安流畅地对答了出来。
后面的四书背的也还算熟练,不过背诵到五经的时候就有些磕磕巴巴了,十之八九都答不上来。
杜子安有些担忧的看了看夫子,夫子不会不要他吧,周夫子没说什么话只是让周伯将他带到了乙班。
接下来轮到杜文烨的时候,周夫子读出一句,杜文烨就能接着背诵出后面的一段,四书五经皆是如此,有些激动地在原地转了两圈。
看到学生疑惑的眼神,才停下来轻咳一声说道:“老夫看你背诵很熟练,那你能知道其中的释义吗?”
杜文烨摇摇头回复夫子:“学生不知大部分释义。”
周夫子又让杜文烨写几个字,看到他写的字写的规整,字迹有力,知道他没少下功夫。
周夫子满意地点点头说道:“看的出你不仅聪明而且肯下苦功夫,不过还差点火候,你现在年纪不大,稍后老夫给你一本字帖你照着写就是了。”
杜文烨连忙点头应是,并感谢夫子的照顾。
周夫子只说希望他保持初心,紧紧是聪明还不足以支撑走科举之路,勤奋刻苦才是良久之策,莫要辜负了自己的天赋。
之后周夫子将他带到了甲班。还向他介绍了一下甲班的情况。
甲班的同学正在读书,看到夫子带进来一个小不点,书箱都快赶上他的高度了,都感觉有些惊讶,这小不点才几岁,都能读甲班了。
周夫子看了看众人的表情,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杜文烨介绍一下自己。
“各位师兄,你们好,我叫杜文烨,今年八岁了,是清远村的,希望以后能和同窗们共同进步。”杜文烨强装镇定地像众人介绍自己。
甲班的几个学生看到这个镇定的小不点受到了不小的打击,能上甲班的四书五经基本都能背的差不多了。
他才几岁就能上甲班了,这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周夫子让杜文烨做到第一排的位置上,然后开始讲课,大家的视线都若有似无的略过前排的杜文烨。
中午刚刚休息,杜子安就从乙班跑到甲班跟家宝一起用午饭,甲班加上杜文烨现在一共五个人。
他自来熟的跟家宝后面的同学聊起了天,“师兄,你好,我叫杜子安,在乙班读书,今天刚来报道的,跟杜文烨一起的,以后请多多关照。”
徐江逸愣神了一下,说道:“我叫徐江逸,今年十三岁,镇上的六合堂是我家开的。”
杜文烨有些好奇的看了一眼徐江逸,毕竟一般学医都是家学渊源,都是从小学医,没想到还有走科举之路的。
杜子安也很好奇,只不过没有多问,只是想向他询问一下其他几个人的情况。
徐江逸不好说别人的家事,也就大概描述了一下。
最后一排左边身穿一身洗旧发白衣服,面容有些黝黑的是赵信,是赵家村的。今年十三岁了。
不过看的衣着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