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浓华销歇(2)
诸官、皇戚敬酒互饮。
宴会至酉末方散,只有一些与陈询亲近的宗亲留下继续饮酒闲话,其他人陆陆续续离开。袁辅政也在人群中朝储楼外走去。
“袁相!”发现刚刚走出储楼的袁辅政,准备入储楼的工部尚书钱光鼎和御史中丞、户部右侍郎姚益迎了上来。两人因很急的公务未准时赴宴,赶在傍晚时分前来也是为了尽臣子的本分。
钱光鼎走上前拱手对袁辅政道:“下官本想与袁相一起来前来祝贺新太子,听吏部葛大人仁说您今日一早就来了储楼——袁相可拜访过章相?”
“老夫册妃当日向章相祝贺过,何必多此一举再去章相官邸。”袁辅政素来瞧不起钱光鼎那副软绵绵样,只冷冷地道。
钱光鼎性本沉闷,深知自己与袁辅政虽为儿女亲家,可道不同不相为谋,没想到袁辅政在他面前说出这话。在他眼里袁辅政不是一个将喜怒呈于表面的人,只有一种情况,他怒及了。看来太子新立、册立太子妃两件事确实刺痛了袁辅政。钱光鼎就佯作未见,将料想袁辅政和姚益有要话说,便寻借口先走了。
姚益很诧异袁辅政今日居然在他人面前流露情绪,非他素来的做事风格,袁辅政如此作为必遇到难以容忍事,便笑道:“袁相不要动怒!钱大人一向做事四平八稳,也情有可原。您有何吩咐,只管对下官说,下官定在所不辞。”
袁辅政冷眼瞥了瞥匆匆走进储楼的钱光鼎,过了片晌,才回过头来意味深长地对姚益道:“老夫这个亲家喜欢自扫门前雪,老夫也从不指望他。”
“下官揣测,钱大人的爱女嫁入章家,他肯定为爱女有所顾忌吧。”姚益说着,扫视了四周一圈,无他人在近旁。
“自古官场哪来的儿女情长。当初老夫将女儿嫁到钱府,就想借他和章府的关系探听消息,谁知钱光鼎装聋作哑,凡是有人到钱府,他总是让小女避离。奸滑至此,还有什么指望!——如今章令潜成了太子的岳丈,不知又要风光几时。”
“袁相过虑了!依下官之见,钱大人只会藏得更深,不会给自己找麻烦。”
“麻烦!姚大人,老夫就喜欢你的直言快语。”袁辅政的眼底愈加深邃,“在官场,如怕事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当初我看钱光鼎从一州刺史到京,很好奇他有何本领能一步登天至朝廷中枢,原来是章令潜帮衬——现在发现除了这层关系,他也没有什么可取之处。”
“当初可是李秉先举荐钱大人为秘书监,秘书监是掌朝廷藏书与史志文书编校,一个清水衙门,他也与太子在正源书院和翰林院曾共事修书撰史。后来得任工部尚书,章令潜的确出力不少。听说太子编修《大鄣律》,和钱大人有过几次交道,如此一来,他自然和太子熟悉。如此一来,日后东宫和章府可要独树一帜了。”
“如今太子新立,谁也不会放弃过去和太子的那点交求谋个将来。说起李秉先,老夫平日小瞧他了,一向装作不关心外甥,也不热衷仕途,我看这次立太子他在其中肯定起了作用,弄不好还是和章令潜密谋而成。”
“若真如此,可不能大意。从前朝始李氏就是黔阴名门望族,能在本朝继续保持望族地位绝不能小看。袁相以后要多多防备才是。”
他凝眼看住姚益:“老夫对姚大人的忠心从不怀疑。你分析得如此透彻,又最了解老夫的心,老夫且问你,章青均在潍水河开渠所需的民工粮饷是你在核派?”
“正是下官的职责。只是上次陛下亲自过问粮饷安排,户部尚书顾桡在这事上很上心,但下官为户部侍郎,肯定遵从陛下的旨意。袁相放心,陛下前天对章相说,为了开渠进度,以后潍水河所需粮饷直接由下官置派,不需经过顾桡批准。袁相有什么打算,只管跟下官说便是。”
袁辅政冷冷一笑:“既然陛下已经亲自过问,潍水河的粮饷你就按期派发。却是新挖的鲁江渠上你要用点心,能拖延的尽量时间久些,能苛克的就苛克多些,最好闹到民工起了情绪,造成影响才好。”
姚益低声迟疑道:“鲁江渠目前还未开工,等到正式开工只怕要在今年秋后,不知那时还是不是下官署理此事。”
“老夫一定设法让你继续署理。等到三个月后太子大婚后,陛下定全力管住开渠,那时我们再出手,效果会更好。”
“下官明白。袁相放心,下官一定按您的意思照办。”
“老夫对姚大人向来放心!对了,老夫的一个远房亲戚上月到浙州带回来一些珍奇古玩,何时姚大人来鄙府,有看中的尽管拿去好了。还有从徽州带来一些徽墨,老夫早想转送给姚大人,再请留些墨宝让鄙府蓬荜生辉。”
姚益的书法堪称一流,也是他混迹官场的得意之处,他平日里就喜欢写字卖弄风雅,尤其对徽墨颇为上心,袁辅政再一奉承更是欢喜,口上却笑着推却:“哎呀!相公客气了!那些古玩和徽墨,还是留给相公吧。”
“老夫素来不喜好这些,亲眷门生送来也不好推却,姚大人一向好风雅,那些古董、徽墨送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