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选择
赵佗平静说着,如今他们远离淮阳,不管说什么话,都难以找到对证,而且他在淮阳城中求见桓昭的时候,确实有从昌平君府外经过。
李信这时也冷静下来。
“还有何人看到?你那些短兵可曾见过。”
赵佗摇头,说道:“我只偶然一瞥,那人便慌张跑入小巷中,短兵们恐怕未曾看到。”
李信冷笑起来。
“先不说是否真有那样一个人鬼祟进出君侯府邸,就算真的有,那又和君侯泄露军情有什么联系?所以你这赵佗只是无凭无据,胡乱诬告君侯。”
“可昌平君是楚王之子,如今吾等又是伐楚之战,灭的是楚国社稷,在这种时候,不可不防啊!”赵佗咬牙说着:“如果昌平君真的把将军的行军计划透露出去,那前路就是一个陷阱。将军不如临时转换策略,如此便可出乎楚军的意料,避开险境。军争之事,事关生死,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李信瞪大了眼睛,斥道:“荒谬!你赵佗以君侯身负楚国血脉为依据,便胡乱猜测君侯会泄露军情给楚人。简直荒谬透顶!君侯虽是楚王之子,但也是我秦国王族的血脉,更是从小生在秦国,长在秦国的秦人!君侯为我秦国丞相近十年,大王信任他重用他,君侯又怎会有背叛我秦国的心思!”
“不可能,此事绝不可能!”
“我李信相信君侯!”
李信斩钉截铁的说道,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昌平君那温和善意的笑容。
如此为国尽心竭力,待人和善,说起话来让人如沐春风的高尚长者,怎么可能是军中的叛徒。
赵佗确实拿不出过硬的证据来证明昌平君会背叛,他只能满脸哀求,嘶声道:“请将军信我一次。如果赵佗判断出错,赵佗愿受任何惩罚,将军,还请相信……”
“赵佗,你勿要再多言。今日之事我可当做没有发生过。你出去,立刻。”
李信伸手一指帐门,下了逐客令。
赵佗看了李信一眼,见其目光冰冷,脸色铁青,就知道此事再无转圜的余地。
他的劝谏,失败了。
赵佗起身,又对着李信重重一拜。
“将军,赵佗贪心,尚有一请,还请将军成全。”
李信没有说话。
“请将军准我一曲独自行动,赵佗必全力相报。”
赵佗叩首于地。
看着伏在地上相求的赵佗,李信目光有些游离,恍忽间,他想到在燕地时,眼前少年意气风发,为他献上截杀之策的模样。
时移世易,人心变了。
良久,李信幽幽一叹。
“出去吧,明天你就不用再随我前往寿春。”
“赵佗,这是最后一次了,今日过后你且好自为之。”
“谢将军。”
赵佗抬头,见李信没有看他,而是侧首望向不远处摆放着斧钺的木架。
赵佗知道,李信刚才那句话,已将对他的情谊耗尽了。
他们两个人之间,产生了一条极深的裂痕。
不管结果如何,都再也回不到过去。
军帐中,烛火摇曳。
昏黄晃动的光芒下,李信那张年轻的脸被笼在阴影中,薄薄的嘴唇紧抿着,显示着他心中的不平静。
“还望将军能将赵佗刚才说的放在心上。”
“赵佗,告辞了。”
李信没有回应,目光依旧盯着木架上的斧钺。
赵佗轻叹一声,转身往帐外走去。
军帐中重归寂静。
良久,李信突然跃起来,一把握住斧钺,高高举起,然后狠狠噼在那木架上。
碎木散了一地。
“赵佗!”
“连你也这样对我!”
李信目光赤红,发出低吼。
“为什么你们都要质疑我的策略!”
“你赵佗是我的心腹手足啊,为何也要这样对我!”
“赵佗、蒙武、辛梧……你们全都等着看吧。我李信此行,定要破楚都,擒楚王,让你们知道谁才是对的!”
“还有君侯,我李信相信,他绝不会背叛秦国!”
李信的低语,在帐中回荡。
帐外,夜色已深,天上的星月被一片乌云遮盖,天地被黑暗所吞噬。
只有军营中燃烧的火把,还照亮着赵佗的前路。
“赵军候。”
守门的短兵见赵佗出来,连忙问候。
赵佗点点头,不由回首,望向身后的主帅大帐。那里,已是大半笼罩在黑暗中。
“李将军,保重啊。”
赵佗喃喃说着,目中有些湿润。
历史上的李信伐楚,虽然惨遭大败,但其性命无碍,活着回到了秦国。
然而在如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