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开会,对周围几个对的情况也清楚。
像下溪村有李大队长带领着,算是最务实也最封闭的一个大队了,别看他们第三生产队离镇上最近,但其实很多风气都传不进队里来。
一是李大队长觉得他们是乱弹琴,跟本不允许队里的小年轻们乱来。
二就是李大队长很尊重队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和那些充满反抗精神的大队不一样,队里的老人也愿意帮着队长压着家里那些小年轻,让他们都听队长的。
其它队就不一样了,前几年大运动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开食堂、炼钢铁等一系列活动下来,天灾人祸加在一起,愣是把好好一个生产队都吃完了,最后闹得连树皮都吃不上,饿死了不少人。
如今刚缓过来一点,就又不长记性。
听说今年周围几个对的收成连五成都不到,最懒散的上溪村第四生产队更是连三成都没收回来,听说许多地里的麦子连穗子都没长出来就旱死了。
这第四生产队也是一个奇葩的存在,村里上下无论是大队长还是村民全都又懒又穷,也是附近几个大队公认的喜欢偷鸡摸狗的大队。婆婆虐待媳妇,本地人欺负外来户更是常有的事,队里的风气很不好,附近的姑娘们都不想嫁到哪去。
但奈何人家地里位置好,靠近海边,就是闹得最严重的那几个灾年,他们队都没有几个人饿死的,队里的不少老光棍们还趁着灾年用一麻袋海带、紫菜或贝壳之类的海产品换到了媳妇,那些都是平时住在海边的人都不稀罕吃的东西。
那几年其它村人口都少了不少,只有上溪村人口不减反增。
如今又碰上灾年下溪村一点也不慌,反而许多光棍们都很兴奋。
所以在其他队累死累活去河里挑水浇田时,上溪村的人反倒一个个坐在家里玩牌打屁。
就这样他们队的地里还能收回粮食简直就是奇迹。
下溪村照其他大队虽然强的多,但李大队长还是很忧愁。
因为他听在镇上上班的三弟说,他出差时见到许多地方受灾更加严重,相比起来,他们镇这样的都能算的上丰收了。
可李大队长自己在报纸上看到的却是祖国山河一片红,到处都传来粮食高产丰收的喜讯,粮食卫星那是放了一颗又一颗。
这可都是政绩。
想起去镇里开会时镇长把他留下来,私下里暗示他今年把粮食产量报高点的话,心里暗暗下定决心。
今年不但不能往高了报,还要和上面先哭穷、哭惨。
“给先吃点,等晚上开动员总结大会时再多吃点。”冯衡手里拿了块肉干递给坐在草垛上看书的苏知意。
苏知意接过肉干,用力咬了一口。
冯衡姑姑做的肉干什么都好就是太硬了,很有嚼劲,她不是很喜欢。
不过解馋还行。
“你也吃。”苏知意撕下块肉干递到冯衡嘴边,他也不客气,张嘴就吃了。
动员总结大会是他们大队的传统了,苏知意一家刚来没参加过。
其实就是在大锅饭时为了应付上面李队长组织的全村一起聚餐,从每月初一十五、逢年过节都要聚在一起大,到现在就每年收粮归仓后就办一回。
“今天我去镇上帮你寄信,顺便把知青们的信取回来,我让家里给我寄了张自行车票,过俩天我们一起去镇上把车买了,挑你喜欢的。”冯衡在苏知意旁边找了个地坐下,然后含笑对她说。
“真的,太好了。”这个年代交通真的是太不方便了,去哪里全靠走,要是不出村还好,可苏知意不行,她是老兽医那里学得最好的,附近几个村的人信不过她那几个师兄,好多都专门上门来请她去给牲畜看看。
为队里挣工分的事她不去能行吗,可队里只有一辆自行车,就是李队长那辆。
可自从苏知意和李和平结下梁子后,李和平就总找她的茬,每次他提前知道又有人来请苏知意上队里看诊,他就提前把车骑走。
没办法,苏知意只能走着去,一来一回累个半死。
现在好了,冯衡买车就不用再去队长家借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