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雪初霁(三)
“那是兰陵王殿下。如今封王只有两位尚且留在邺城内,一位就是我们二娘子要嫁的广宁王,据说他瑶林琼树,醉心书画,尚未迎娶侧妃;还有一位,就是那个在茶坊遇见的兰陵王,而他虽然深入简出,但流传在外的故事可多呢。”
郑江离听到此处,半合着眸子,传奇的话本子听多了,倒也不觉得稀奇。只是彦灵早已放下手中的活儿,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起来。
“他呢,和文襄陛下别的儿子都不太一样。”彦灵突然压低了声音,“他母亲似乎是外族女娘,所以兰陵王殿下从小啊就不受重用,其他宗室子弟都是到了年纪就能封王,唯有他,是从边境地方官开始出仕的,苦守边疆、上阵杀敌,逐渐才到了今日。”
郑江离倚在椅子上,懒得动,“你从哪儿听到这些的?”
彦灵得意:“你今儿还在睡的时候,我上街买这栗子,途中有座君合楼,楼里有说书人声音大的很,我凑进去听的。”
“哦。”郑江离随意应了声,偏了偏头。
民间说书成分总带着些夸大其实的成分,其中几分真几分假郑江离倒也懒得深究。通过茶坊的相遇,她只是觉得那兰陵王是个手起刀落的狠人,她并不想与那人有过多牵扯。
只是,世间的人总是难测天意。
*
随着邺城第一场雪落定,立储事宜在朝堂多处争议下也确定下来。
“顺应天时,受兹明命。皇子高纬,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品行恭顺。兹命为皇太子,持玺升广明殿,分理庶政,抚军监国。谨告天地、宗庙、社稷。”
这场雪,对某些人来说绝对是景星庆云,是个吉祥的征兆。
而此时的临和宫内却像是这场隆冬的中心,寒气似乎能浸入了骨髓。可室内明明烧着最好的红罗炭。
郑韵眼下正握着六皇子的手在案前教他写字。
一笔下去,不知道是教的人心思不在,还是学的人没用心,写出来的笔画略微显现出几分凌乱。
郑韵看着纸上的书迹,最后让砚琛放下了笔,拉着他到软榻上坐下。
砚琛刚坐下便拿起旁边桌子上的点心,他不知道为何母亲今日让他写这么多字,写得他都有些累了。
想着,砚琛便多吃了几块小酥饼。
郑韵看着儿子嘴边的沫渣儿,原本就堵着的胸口突然热了起来。
俄顷,她抬手就将桌子上那些精致的点心扫下了桌!
清脆的声音吓得一屋子宫人都跪了下去,伏在地上:“夫人息怒。”
砚琛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开始哭。
听着儿子的哭声,郑韵才意识到自己失态了,垂眼看了看跪在地上的宫人,她深深吸了一口气,才道:“把砚琛带下去。”
有宫女领命起身,牵着还在哭的砚琛退了出去。
“夫人,别气坏了身子。”郑韵的陪嫁侍女云归抬起头来劝道。
郑韵虽然听着,却没看她,手拿过用来暖手的棉锦缎,轻轻摩挲着。
“夫人,这是陛下特意命宫中的绣娘制作的,用料是最好的缎子、采用的是最精细的秀法,早在去年冬日就在秀了,前日下了雪才送到临和宫来。陛下说,只独此一份。”云归道。
郑韵听了,垂眼,看着花里胡哨的棉锦缎,不由地收紧了手。
独此一份。
可是,陛下送给梅上嫔的,是一颗东海珍珠,明亮无暇,举世无双。
陛下说,这只棉锦缎足足秀了一年。
可是,她从潜邸陪着陛下又何止一年呢?
陛下还说,他对皇后早就已经情分散尽。
可是,陛下还是立了她的孩子为储君。
郑韵回过神,收回手,双手交叠,恢复往日的端庄宁和,她平静地吩咐跪在地上的宫人站起来,“都下去吧。”
众人退去,只留下云归一人。
云归向香炉走去,纤手拈起香炉的铜盖,往里面添了半勺安神香,盖上盖子后,香炉里冒出袅袅烟雾。暗香阵阵,沁人心脾,倒真让郑韵稳住了心神。
云归又踱步回到了郑韵身前。
“太后薨逝,国丧期间不得举行册封大典,只要礼未成,一切都皆有转机。”云归垂首,恭敬地提醒道。
郑韵仰头,听着这些话,她心里却泛起一阵心酸:“予在乎的,不是这太子是谁······皇后居中宫之位,宗法礼制都在她身后。梅上嫔虽无子嗣,可集陛下宠爱。而予如今倚仗什么来庇佑荥阳郑氏?”
“郑大人已官居尚书令,您如今也已经是从二品正德夫人,也不必处处想着家族,为自己想一想才是。”
“陛下潜邸时,予便嫁给了他,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荥阳郑氏的荣耀绵延。”郑韵叹了口气,“予与砚琛,我们母子二人向来都是皇后的眼中钉。如今她一朝得势,难免不会发难。兄长在朝中为官,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