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社饭
说话,把小袋子放到篮子底下,就这么让她们走了。
她旁边有人看到杜若她们取了不少东西,问她:“刚才的小娘子,给了多少礼金?”
“足够,足够。”大婶没提多少,摆了摆手,继续忙活。
杜若自然不知道大婶心里的想法,她是取了不少东西,但是她奉上了一粒金瓜子做礼金,就算长安城里的食肆,一粒金瓜子,也足够点一桌好菜了。
取了吃食,她就让人在附近找了个能遮荫的地方,大家坐下来用膳。
龙舟饭,一人分了一份,尝尝鲜,其他的吃食,她也让人分下去。
“阿娘,这糯米饭,做得不错。”她尝了一口,点头夸赞。
周氏试了一下,也点头:“这位掌灶,手上功夫不错。”
吃了龙舟饭,杜若又啃起了鹅掌。
鹅掌是红烧的,烧得糯糯的,一口下去,表皮酥滑,筋骨松软,满口醇香,回味无穷。杜若一口接一口,很快,一只鹅掌就被她啃掉了。
“阿娘,您尝尝鹅掌,四郎阿弟,你们也尝尝。”杜若招呼他们吃鹅掌,自己又啃了一个。
周氏吃了,也说好。
李四郎和杜衡,则是忙着吃东西,随意点头,没空说话。
除了这些,还有豆角、小青瓜,这些素菜,虽然做得简简单单,也很入味。
“乡野之中,有高人。”吃到最后,周氏赞道。
众人皆认同。
用过了膳食,一行人继续往南走,就到了月灯阁。
月灯阁,是一个佛阁,原是观灯赏月之处,后来,在阁下建了个广场,广场上既可击鞠,也可蹴鞠,每到春天,这里是长安很热闹的所在,新科进士们也会来这里击鞠,来观看的百姓更是络绎不绝。
今日是端午节,这里自然也是热闹非凡。
杜若等人,除了观看击鞠,还买了许多东西,吃的玩的都有,一直玩到日头西落,才回府。
这日,到了晚间,先前招待杜若的那位大婶,收拾好了家什,盘了一下账。
乡民们向路人提供龙舟饭,也不是白辛苦,这日,赚得少的,有一千多辛苦钱,她手艺好,来她这个摊棚的人很多,每年赚的都比旁人多,不过今年,她盘好了账,发现不亏不赚。
她凝神思考,突然想起杜若给的那个小袋子,她还没看,不知道放哪里去了。她翻了一下,把小袋子找了出来,打开来一看,吃了一惊。
“郎君,你快来看看,这是什么?”她握着东西,有些不敢相信,招呼丈夫过来看。
“这是……金瓜子吧?”她的丈夫也没见过金瓜子,但是听说过,他这么说道,语气中有些不确定。
“金瓜子值多少钱?”大婶悄声问道。
“我来秤一下。”
两人折腾了一会儿,发现这是一两金子,也就是十两银子。
往年他们夫妻俩辛苦几日,给路人准备龙舟饭,能赚二两多银子,这次赚了十两银子,真是想都不敢想。
“这不行,这点吃食,给五两银子最多了,我原以为小娘子给少了,这分明是给多了,得还给她一半。”大婶觉得杜若不知道行情,才多给了钱,她不能昧下这笔钱,得还给她。
但是长安这么大,他们又不知道杜若是谁,该怎么找她呢?
夫妻二人,商量了半晌,不知道该怎么办。
太子知道了三皇子的伤心事,自然好一通开解,到了晚间,三皇子就留在太子那里,和他共榻歇息。
太子本来睡着了,又被三皇子闹醒了。
太子发现他翻来覆去,不肯睡觉,问他:“又怎么了?”
“阿兄,阿耶喜欢念书好的人吗?”三皇子问他。
太子沉吟了一会儿,才说道:“没有吧。”
他念书一向不比二皇子好,皇帝也没觉得二皇子比他好吧。
“那阿兄喜欢念书好的人吗?”三皇子又问。
“韶南,你好生念书,阿兄当然高兴,你尽力了,功课一般,阿兄也不会生气。”太子停顿了片刻,才说道,“因为,你是我阿弟啊!”
三皇子抱住了太子,不说话了。
太子摸着他的背,安抚他,脸上却若有所思,只不过,黑暗中,无人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