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苦中不知苦
施华的妻子名为赵玉儿(后文简称赵氏),此刻正虚弱的躺在床上小女儿的旁边,施华早早就备好了大补的许多食物,正去厨房端来煲好的鸡汤,走到床边坐下,扶起夫人半躺半坐在床头,吹走几口热气,才肯喂给夫人喝,生怕夫人被烫着啦,赵氏见丈夫如此,心里很是欣慰,想道:“我这苦总算没有白受,亏得他还知道疼我”喂完了鸡汤,施华扶着赵氏又躺下,俗称:“坐月子”(养养身子)不想,这一番动静已经搅醒了女儿,想到女儿不像别家的孩子那么好哄,施华便道:“我抱着女儿出去,你在屋里睡会吧”原因在于小女儿出生后,哭了几声,施华抱起女儿轻轻的安抚,轻声的哄着女儿,“哦哦哦,宝宝不哭了,你看这是谁呀?是不是娘亲呀?你看这是什么呀?嗯?你瞧瞧……”
哄了好长一会儿,女儿方才睡着
赵氏虚弱的说道:“无妨,她才刚刚出生,身体虚弱的紧,你且让她与我一同养养身子,在串亲戚不晚”
“还是夫人想的周到,是我唐突啦”
近段时日施华抱着女儿在家里兜兜转转,不敢远走,婚前俩人的衣服都是夫人赵氏来洗,现如今赵氏下不得床,家里又不似富户人家有丫鬟婆子专门负责洗衣做饭,只好自己动手,洗衣做饭,还要照看女儿,虽比之前辛苦了些,但施华心里还是开心的,毕竟自己也算成家啦,只剩业还未立,想到这,心中不免愁苦,常言道:“男子汉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可一生碌碌无为耶?”施华自小就在母亲的带领下,勤奋苦学,诗词歌赋无所不能,只可惜现如今还只是个秀才,(成为秀才后,县官会举行隆重仪式,列队奏乐欢迎穿着蓝布长衫方巾、长靴(秀才专用服装)、身披红绸,头插金花的秀才凯旋归来;县官致欢迎辞之后,列队进入文庙,向孔子行三跪九叩礼)
秀才是一种传统的荣誉称号,持有者在当时享有多种特权和地位。具体包括:
免除徭役和赋税:秀才无需承担这些劳役和税收,使得他们在经济上相对优越。
社会地位:秀才可以在官场上得到特殊的对待,如不必下跪于官员
使用奴婢的权利:虽然明朝时期对百姓使用奴婢有所禁止,但秀才有此特权。
出行的自由:秀才可以自由出行,而不需要像一般民众那样持路引。
法律上的优待:秀才犯罪后,除非特别严重的情况,一般不会受到立即的逮捕和审讯
但秀才相对比较穷,施华便是其一。虽然有购买奴婢的权利,却没有相应的钱财,故家中并无婢女仆人,因施华的父母早逝,家境贫寒。(虽然秀才享有特权,但也是需要定期考核,只有达到相应的水准才能继续享有特权,因此也会受制于人。而且秀才往往没有实际的行政职务,也就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比较贫困)
(秀才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担任私塾先生或□□。由于秀才的文化水平较高,他们往往会被聘请到当地的私塾或学校中担任教师,通过教导学生获取一定学费收入。
写作和书法赚取报酬。古代的秀才多才多艺,擅长写作和书法,可以受雇于官府或富商撰写文稿或以书法作品赚取钱财。
担任幕僚或谋士。在古代,许多官员和富商都会聘请秀才作为他们的幕僚或谋士,为他们出谋划策或者撰写公文,从而得到较为丰厚的薪俸和赏金。)
施华不仅开办私塾教书育人,而且因写得一手好字,平时多替人写书信或对联赚钱些钱财,只能勉强度日,当今之计,唯有备考争取个好名次才有改善生活的机会,想到这里,心里一横,志向遂定。暗暗发誓一定要考过乡试,(乡试又名秋闱)乡试每三年举办一次,逢子、卯、午、酉年的八月举行,因时逢秋季,故称“秋闱”。各省秀才集中在省会的贡院中考试,但不是所有的秀才都有资格应试,必须在各州、县学政举办的科考中名列第一、二、三等者才有资格参加。
据《温飞卿诗集七卷别集卷?集外诗一卷》记载,(唐)温庭筠撰,描述了自己参加科举考
试的过程。
主考官一般由进士出身的在京翰林或部院官员担任。考试地一般在省城,有专门的考场,叫作贡院。乡试共考三场,初九十二十五日各一场,每场考一天。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叫亚元,第三名至第五名叫经魁,第六名叫亚魁,第七名以下,均称文魁。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称桂榜。成为举人之后,就意味着脱离了民众阶层,正式进入了“土"这个阶层,可以做官了。
施华洗完衣服,进屋看看母女俩,逗逗可爱的小女儿,又看看自家夫人那气正的脸庞,虽然未施粉黛,仍然可以看得出是个美人坯子,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夫人,可有什么想吃的食物?我去做”
“你去做个荷包蛋吧”
“诶,好”
施华做好了荷包蛋,又煮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