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山中高士
云龙山。
此山位于彭城城南,又名石佛山,山分九节、蜿蜒起伏、状似神龙,昂首向东北,曳尾于西南。
云龙山名字的来历,说法不一,有史载,亦有民间传说。
一说,《志》云:“山出云气,蜿蜒如龙,因名。”其山高低起伏,其状恰如一条卧龙,而春夏云雾缭绕时,又如龙起舞,故名云龙山。
另说,云龙山为一条龙所变。彭城干旱,一龙未经允许,行水救民,被玉皇大帝惩罚,奄奄一息。当地一个姑娘,救活此龙。此龙化为一山,永远留在彭城,后人便将此山命名云龙山。
吕泽来到此处,只见山上云雾缭绕,树木茂盛,怪石丛生,溪水潺潺,若是在平时,他可以好好欣赏一下这里的风景,可是,现在,刘邦被困,危在旦夕,他哪里还有那份心情?
他登上云龙山,看到一位小道童,问:“请问道友,刘交可在这里?”
“在的。”那位小道童说。
“那你可知他在哪里?”
“他正在山上的沧浪亭与几位朋友读书,你顺着这山路往上走,不一会儿就到了。”那位小道童说。
“多谢。”吕泽说。
吕泽顺着山路曲曲弯弯来到了那个沧浪亭。
远远地望去,只见有四人坐在亭中。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刘交正在背诵《诗经》中的《小雅,鹤鸣》。
但见刘交身高八尺,身材匀称。面如冠玉,眉分八彩,目若朗星,鼻直口方,长得十分英俊。身着白色长衫,腰系一条银带,举手投足之间,儒雅而又不失稳重,但是,他和一般的儒生不同,眉宇之间,英气逼人。
“刘游,你读此诗有何感悟?”鲁穆生问。
刘交,字游,因而亲近的人都称他为刘游。
“我认为诗中四个比喻,概括为四种思想即诚、理、爱、憎。从这四者引申出去,可以作为‘天下之理’。”刘交说。
“言之有理,别有新意。”鲁穆生说。
白生却说:“如果就诗论诗,我们不妨认为这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诗。在广袤的荒野里,诗人听到鹤鸣之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然后看到游鱼一会儿潜入深渊,一会儿又跃上滩头。再向前看,只见一座园林,长着高大的檀树,檀树之下,堆着一层枯枝败叶。园林近旁,又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诗人因而想到这山上的石头,可以取作磨砺玉器的工具。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写到心中所感所思,一条意脉贯穿全篇,结构十分完整,从而形成一幅远古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这幅图画中有色有声,有情有景,因而也充满了诗意,读之不免令人产生思古之幽情。”
“我倒是觉得刘游的说法看起来很辩证,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而且兼顾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思考得更加透彻。”申公说。
四个人对《诗经》中的诗文特别钟爱,聊个没完。
吕泽看他们四人聊得很是投入,在一旁驻足良久,没有过去打扰。
“吕兄,你什么时候来的?怎么站在那里?”这时,刘交一回头,看到了吕泽。
“我刚来不久,看你们读书很专心,所以,偷听了一会儿。”吕泽走过来笑着说。
“原来如此,这三位都是我的好朋友,不必拘礼,来,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刘交说。
刘交说着,把鲁穆生,白生,申公三人向吕泽做了介绍。
众人相互见礼之后,重新落坐,刘交便问:“吕兄,今日怎么会得暇到此?”
“这——。”吕泽看了看众人,欲言又止。
“吕兄,他们都是我过命的朋友,有什么话,不必隐瞒,但说无妨。”刘交说。
“好吧。”于是吕泽就把刘邦被困,雍齿叛变的事向众人说了一遍。
“有这等事?”刘交听了之后,容颜更变,是又惊,又愁。
“刘游呀,既然你三哥身陷绝境,你若想再在这山中静心读书,习武,恐怕是不太可能,事在紧急,你不若就此下山去吧。”鲁穆生说。
“确实,我方寸已乱。”刘交说。
“刚才你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了《鹤鸣》,我们不妨也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一下眼前的形势,从眼下看,你哥面临着一场劫难,这是不幸;但是,纵观天下大势,又是幸事。”白生说。
“此话怎讲?”刘交问。
“秦朝廷无道,各地义军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纷纷爆发了起来,你哥顺应潮流,夺取沛县,做了沛公。我料他吉人自有天相,必定会有惊无险。你智可比商鞅,武不输给乐毅,你此次下山辅助你哥,共襄大业,真是如鱼得水。等你们兄弟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