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聪明人都科举去了
眼下大明读书人,大多都是王佐这样的人,熟读四书五经,寒窗苦读十几年,然后进入官场当官。
可大明朝缺少的不是王佐这样的人,而是孙元化这种人。
记得后世,在某乎,看过一个提问,说是很多玄幻小说不合理。
像是中国用了几千年的时间,就从青铜时代进入到了现代社会。
可很多玄幻小说,动则几十万、几百万年,可普通百姓还是封建社会一般的生活状况。
其实这很合理,大明其实就有点像玄幻世界。
聪明人都被一个目标吸引了,玄幻世界是得道成仙,在大明朝则是科举做官。
很多人都说,中国古代很多发明创造领先世界一两千年,可到了清朝就落后了。
据此得出结论,就是清朝不行。
可实际上,如果没有西方先进技术的传入,中国社会有可能再发展一两千年,还是那个样子。
明清时代可以算得上是传统技术的巅峰,没有办法再进步。
这几百年的时间,都没有诞生类似蒸汽机这种改变社会生产模式的大杀器。
归根结底,就是整个社会都不注重科学,不重视理科,聪明人一股脑的都去读四书五经当官去了。
在社会发展的早期,某个工匠的灵光一现,有可能就实现技术的进步。
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灵光一现便没有什么意义了。
想要改进技术和工具,需要科学理论的支撑。
几乎就是从现在开始,西方不断地出现一些后世留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他们奠定了数学、物理、化学的基础。
并以此带动社会的发展,内燃机、发电机的出现,也是后人在他们的理论基础和蒸汽机广泛应用,机械可以大规模制造的基础上产生的。
王徵在传统文人士大夫看来,属于是改邪归正,可是在朱由校看来,他是改正归邪。
只有越来越多,不想当官,一心想着研究数学、数理等方面的人才出现,大明的工业革命才能开始。
没有这些,哪怕江浙地区的纺织工场雇佣再多的人,也没有办法产生工业革命。
就像冶炼钢铁,若不是分析煤炭中含有硫,再产生去除硫的技术,钢铁产量很难大量提高。
西方人对此没有什么办法,一开始采用木炭炼铁,可这么一来温度达不到,冶炼的钢铁都是表面带着气孔的海绵状钢铁。
他们只能通过最原始的办法,那就是抡大锤,不断的锻造,将这些钢铁打造出来。
后世网络盛传,大明的火炮制造技术,远强于欧洲。
其实强的不是火炮制造的技术,而是钢铁的冶炼加工。
中国人使用煤炭炼铁,可以将铁矿石炼成铁水直接塑造。
这项技术,在欧洲据说只有英格兰人会,他们将此保密。
可葡萄牙人到了澳门才发现,中国人使用煤炭炼铁都一千多年了。
中国的冶炼钢铁加上葡萄牙人的火炮技术,使得葡萄牙人的火炮质量一跃成为世界顶级。
单单靠中国的冶炼钢铁,或者葡萄牙人的火炮制造,都难以达成这一条件。
当然现在时机不对,朱由校的想法是,先开设同文馆,翻译一些西方的基础科学书籍、技术书籍,让一些聪明人对这些东西产生兴趣。
借着同文馆招收翻译的同时,可以招收一些喜欢这些东西的人。
下一步就是设立皇家科学院,将那些喜欢研究技术,却又想着靠科举当官的人,比如王徵这种,吸纳进入皇家科学院。
给这些人授予官职,给予巨大的荣誉,让社会风气慢慢改善,能够接受研究科学技术也是一条出路。
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后世一些小说动不动利用一二十年,整个社会进入工业化,接着开始了什么民主宪政,要么君主立宪,要么直接玩西方那一套选举,只能说是痴心妄想。
甚至朱由校为了防止这一套走不通,他才让王徵去教宫里那些六根清净的小太监们,学习西学。
让他们学习这些,比让他们出去监军,或者学习他们前辈玩弄权术,对社会有用的多。
想到这里,朱由校决定前往内书堂瞧瞧。
朱元璋为了防止太监干政,下令不允许太监识字,可后来发现太监不识字,很多工作做不了,于是又选了一些识字的太监掌管典簿、文籍。
到永乐时候,便开始选拔十岁上下的小太监教他们读书。
到了朱瞻基的时候,正式设置内书堂,选翰林四位教小太监读书。
也正是因为这个措施,才使得土木堡战神将永乐留下的勋贵几乎一锅端之后,还能利用太监制衡文官集团。
否的话,明朝的文官一家独大,也只有道士皇帝这种有手腕的人,才能驾驭得了。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