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历史真是奇妙无比!
榆林始建于明正统初年,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巡抚余子俊再次修筑,并将镇治由绥德移驻榆林,故此后延绥镇亦称“榆林镇“。
此后,榆林城经过,成化二十二年(即公元1486年)、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三次较大规模的扩建,即“三拓榆阳“之后城始定形。
榆林城地势为东高西低,东北角向外突出。
墙体用黄土夯筑,外侧包以青砖,城高三丈六尺,基宽五丈,顶宽三丈。
城有五门,北为“广榆门“,东为“振武门“,大西门为“宣威门“,小西门为“斩东门“,南门为“镇远门“。
各城门顶上均建有两层高城门楼,但现代除南门尚存外,其它诸门及全部城楼皆毁。
现代,南、东西座砖拱城门及瓮城尚存。
南门及瓮城现为镇远饭店所占。
城南榆阵桥东山,有明万历年间所建的一座十三层砖塔,名“凌霄塔“。
陈家武所带人马过来的时候,却仍然是其宏伟的时候。
此时夕阳西下,一行人行到镇远门前,停下了脚步。
城门上下均有士卒守卫,看到这近千的人马均感好奇。
而镇远门外,一大群士卒正默默而立。
见到陈家武等都是回头张望,露出了里面的情形!
见一个男子正被按在地上,有人打着板子。
那男子一动不动,却没听见他叫喊。
陈家武心中一震!
难道这人也是少爷章程里写的那人?
“展开仪仗,让总兵王威,参将陈洪范等过来见本将!”
陈家武下令后,朝刘二牛道:“二牛,过去问问,让不要打了!”
“是!”
二牛带着李鸿基等兵士走了过去。
钦差仪仗也升了起来!
延绥镇志记载:总兵王威任延绥,勇略过人,虏不敢犯,有古名将风!
史料记载:参将陈洪范,早为明臣,降清叛变,祸乱南明。回江南充当内奸,散布清军势大难敌,劝人及早投降,被人称为“活秦桧“。
张献忠,时年十九岁,字秉忠,号敬轩,外号黄虎,陕西延安府定边县人。
其出身贫苦家庭,从小聪明倔强。跟父亲做小生意,贩卖红枣。初为捕快,进入延绥镇成为边兵。
他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为此触犯军法,因陈洪范见其勇武过人,向总兵王威求情,改为军棍一百,逐出边军!
这些也是黄晓给陈家武的章程中所述,当然了,不会是写史料记载等话语。
也没有人物后续等各方面的详细情况。
后来张献忠起事后,对当时为自己求情的陈洪范极为感激!专门在军中刻陈洪范像,称之父母。
后来张屡败,陈洪范前来招抚,张大喜,就带着金银珠宝前去联系陈洪范,由他牵线搭桥“就抚“,以图东山再起。
后张献忠很快又再次叛乱,陈洪范因此被降职,转任左都督……
陈洪范最为恶心的事就是明亡之后,他暗中投降建奴,并力主议和,他和马绍榆为副使,明末民族英雄,被誉为明末文天祥的左懋第忍辱负重担当主使,出使北京。
左懋第对北行议和的危险深有预料。
他在一封信中说:“懋第此行,是懋第死日也。“
立志要“效宋之文天样,留正气于千古”。
他慷慨激扬,据理力争,被捕后,多尔衮,洪承畴,堂兄左懋泰轮番劝降,左懋第严词斥责,后受尽酷刑,被投入水牢七日,浑身腐烂见骨,仍然不肯投降!后被残忍杀害!
左懋第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对国家和人民的赤胆忠心,受到了后人的称赞。
而陈洪范则是再次潜伏回南明,继续当大明最大的内奸!
陈洪范回到南京,一面散布“和平“气氛,麻痹弘光君臣;
一面密奏“黄得功、刘良佐皆阴与鞑虏通“,意在挑起朝廷对黄得功、刘良佐的猜疑,以便自己乘机行事,拉拢黄、刘叛变投清。
他回到江南以后,写了一篇名为《北使纪略》的文章,恬不知耻地宣扬自己效忠于明朝廷,背后却到处散布清军势大难敌,劝人及早投降,被人称为“活秦桧“。
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南下,南京陷落,黄得功兵败自杀,弘光帝被俘。
六月初八日,潞王朱常淓在杭州被拥戴监国。
朱常淓就任监国后派“和平使者“陈洪范去同清军讲和。
“活秦桧“陈洪范这次又乘坐悬挂着“奉使清朝“旗帜的船只,去同清方密商卖国事宜了。
他与清军统帅博洛勾结妥当,回到杭州同兵部尚书张秉贞一道劝朱常淓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