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
他羞红了脸。掌声是王璐提醒大家的。等掌声停息后,王璐站起来对着前排领导的方向道:“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监狱长上台给这次晚会做个总结。”接着掌声雷动,然后是监狱长的长篇累牍,无人再去理会李如欢的羞于恼。
第二天早上,王璐来到了李如欢所在的监舍,她当众表示有把昨晚的那首诗发表的打算。众人听后,当然也包括李如欢在内,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王医生你别取笑我了。”不敢相信的李如欢恳求地望着王璐说道。他的狱友们也都微笑地看着王医生,不相信她会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犯人操这份心,再说昨晚的那首诗好像也不怎么样嘛!完全没有古诗那般的和仄押韵,朗朗上口。
“我说真的,你准备一下,晚上下工送到我办公室来。”王璐真诚地说道。
“哦,还有你得想个笔名,或者用真名都随你便,总之一并写下来。”
“那怎么行。”王璐一说完,其中一人接过话头:“小李,大作家鲁迅你是知道的,可那只是他的笔名,人家真名叫周树人,所以你也得起个笔名。”此人说着眉头微锁,作思索状,为了显示他也是有文化之人便接着道:“看他昨晚雨里来雨里去的,不如就叫雨中人吧,啊!王医生你觉得怎么样?”
“妙啊!我觉得贴切极了,你觉得呢?”王璐转问李如欢。
“挺好的,挺好的。”看着王璐亲切的笑脸,李如欢的心里充满了感谢,对于她的抬举,他感戴莫名。
晚上下工后,李如欢直奔王璐办公室,他也没有作特别的准备和修改,只用她桌上的笔加上名字便交到她手中。王璐打开纸张,看到了李如欢不算漂亮的字迹。比起昨晚的嘈杂,在这安静的空间里,听与读便有了区别。是的,她有了不同的体会。当看到签名为“风”时,她望向李如欢道:“怎么不叫‘雨中人’的?”
“厄...”李如欢思索道:“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能假人之口呢!”说完咧嘴一笑。
“哈哈...”王璐也笑了。“有什么寓意吗?”
“没有,只是觉得雨中人有些做作。”
“嗯,风!”王璐咀嚼着:“风象征着自由,我知道其中的寓意,但愿你能早日实现。”
被王璐看穿了心思,李如欢便无言以对了。
“好啦,你回去吧!”见他越发的窘迫,王璐便道。李如欢应了一声,便起身告辞,走到门口,他转过身来对王璐道:“王姐,谢谢你。”
“嗯,你的感谢我收下了,等我的好消息吧。”
三天后,李如欢的大作果然见了报,而且还是登在了自己最喜欢的文学板块。这让他受宠若惊,兴奋之情更是溢于言表,可他的嘴巴却很谦虚,又是再三地感谢王璐的帮助,若没有她老公的周旋,以李如欢的文学造诣,就算是再过二十年也不可能涉足文学。
王璐走后,监舍里便沸腾了,狱友们嫉妒李如欢的运气,羡慕他遇上了贵人。有好运不至己身的负面情绪,有抱叹命运不公的憎恨,但更多的是同病相怜的关切,和患难与共的真诚。于是,他们真心地为李如欢感到高兴,就像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这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它不会发生在朋友之间,或亲戚邻里,所以它是稀少的,珍贵的。
至此,李如欢便成了监室里的红人。
王璐给李如欢一星期一首诗的任务,以增加他在读者中的印象,这要求并不很高,但对于他那小学的文化来说就有些勉强了。虽说这些年李如欢用唐诗宋词果腹,孔孟思想充饥,老子哲学护体;而国外文学著作方面,短从莫泊桑,长到大仲马也是有所狩猎;国内文学他多看些近代如鲁迅,老舍…当代如韩寒,张嘉佳…至于古代的《四书》、《五经》,什么《中庸》、《大学》等等文言文于他就诘屈聱牙了,它们不似唐诗那般顺畅,没有宋词这般好懂,更没有现代杂志那样的哗众取宠。所以,李如欢早前的诗,多是些为了押韵而押韵的打油诗,直到遇见徐志摩,沈从文,朱自清…之后,他的诗句才渐渐有了新意,才明白现代诗的不拘一格。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就能写出那些旷世的句子来,有一些诗写满了应付,有一些则显得力不从心,还有一些又过于矫饰。灵感来自于意境,意境又出自于灵感,二者若结合,便可有惊世之作。可灵感不易来,意境更是难觅,有时一天能来几次,有时好几个月也不来,二者相融时,李如欢更是从未有过体会。所以,以他胸中的点墨和眼下的速度来出产,想要保证质量于他便是天方夜谭了。
搜索了四五天,试写了几首,有以监狱生活为题材的,有歌颂秋天的,但都没有达到刊登的标准;还有一首仿李清照【醉花阴】词,写九月九的诗他倒是挺满意,但想到自己作为一个新生的‘诗人’,发表的第二首诗便已开始模仿抄袭,让人不免觉得有些江郎才尽,所以直到第六天他还没有交稿。夜里,在体内男性荷尔蒙暗涌时,他想到了自己的女友郝美丽,想她的温柔体贴,和对自己的付出与痴情都被自己的混账行为给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