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章
对群里那些关于初雪的小道消息,半夏是相信的。
一般的小道消息可不会在群里能够坚持那么久还不被管理封。
要知道换做了是之前,这些个小道消息在群里发出来的第一时间里,管理立马就会跳出来让人把消息撤回,哪里还会让群聊信息瞬间飙到99+。
半夏还在群里潜水呢,杜大伯的一个消息立马让瘫在了床上的她坐了起来、挺直了腰、瞪大了双眼。
“村委现在在确认宅基地所属?军队将在一个星期内抵达市里?”
在这个节骨眼上悄咪咪的搞这事,半夏可不认为这村委只是单纯的做统计而已。
据半夏所知,这个村子里的宅基地在她读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定下来了。
现在村子里那些明显是这几年的建筑物,有没有证还真说不准。
统计宅基地证明,恰恰说明了中央已经在插手了,半夏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城市里的人要慢慢往外撤了。
军队的到来就是一个开始,后面那些城里人的到来才令半夏头痛不已。
村里的地方就那么大,即便是后面可能会扩大住宅区,但人口的突然暴增村里的原住民们来讲,也绝对会带来许多的不方便。
如果可以的话,半夏当然是不想自己居住的村子里人口突然暴增,但这事情也不是他们这些普通人能够阻止的。
城里那密集的人口和楼层的高耸,在后面可能频发的天灾里可算不上是好的居住和救援环境,恰恰相反这样只会加大救援难度系数。
半夏刚看完这个信息,杜大伯的长语音也已到账。
杜大伯用语音安慰着半夏,说她不用担心,房子的宅基地证明是按照正常手续来的,是绝对不会有问题的,即便是后面村子里人多了起来,也不会安排别人住进手握宅基地证明的人家里的。
听到大伯的安慰,半夏的心里暖呼呼的。
半手机屏幕上的文字随着半夏指头都动作删删减减着,最后的最后半夏也只是发一个连连点头的表情包,表示自己知道了。
天灾无情人有情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中央对这次的雪灾会是如此的重视,所有收到中央通知信息的人民群众,还是按照上面的通知信息逐一进行了安排。
在老家还有亲人的都选择了回到老家,至于那些本就是城市里土生土长的人,则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再以家庭为单位往上打了报告,一大家子尽可能的都往一个地方上去……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配合。
可他们再怎么不愿意配合,在军队“核善”帮助下,还是搬离了城里的家。
对于这次中央对城市人口的强制性搬迁,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了。
按基数来讲,愁的人自然是会比欢喜的人多得多了。
特别像那些在城市里盘了店做上小生意,店里甚至还有不少存货的人,心里更是打定主意是不会轻易撤离的。
只不过这些人是胳膊拧不过大腿,见那些大商超的老板们都乖乖按照上面的意思快速撤离,原本还想要死命抵抗的小老板们立马就慌了,连忙找关系打听打听这里面的不可言说。
城市的撤离在有序进行的同时,作为先头部队来到村里驻扎的军队也开始了大兴土木。
村里人大多数青壮年们也被特招了进去,只要是愿意出卖力气的,都能在混口饭吃的同时攒上不少粮食。
是的,中央决定建立以每一个农村为中心点的基地时,立马便出台了政策,宣布以前的纸币已自动转化成积分,硬通货由原来的纸币变成了各种各样的粮食或黄金或中央点名要收购的各种金属。
话到了这里肯定会有人问,为什么人民群众会对中央的这些政策接纳得那么快。
当然是因为多年前的某场口罩问题后的后遗症啦,虽然这事已经过去了好多年,当初在口罩问题期间出生的孩子也已长大成人,甚至有些早婚早育的还有了孙子孙女,可他们对于那场疫情仍旧是印象深刻的(回想自己每一年都得在短视频软件上重温这一个疫情的人们表示:我也不想印象深刻,可碍不住年年有人在你面前提啊!!!)。
再加上某个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地方年年偷偷摸摸往海里倒废水,天气也是肉眼可见的一年比一年极端,大部分人在看到中央的这些政策时,心里都有一种悬着许久的心至于落地了的感觉。
这也是大部分人能够迅速接纳中央的这些政策的最重要因素。
特别是那些沿海地区的发达城市的居民们,已苦盼中央撤离的政策许久许久了。
现在有了中央的政策支持,虽说身上的房贷什么的还在,可能在基地里按照一定的比例换成住房,换了哪一个人是不心动的呢。
之前全球网络还没有瘫痪的时候,不少人也曾翻墙去瞄了一眼国外的情况,和他们中央的负责相比,合法持械的国外早已乱成一团,死于雪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