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清风徐徐。
也是这日,萧珩微服私访,骑着马率着一队人马出了城门后,又一路沿着护城河一直走,最后便走到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地,屯儿村。
时下各地荒地无数,或因贫瘠,或因水质的缘故导致无法种植稻田,究其根源,便是原先的稻种不够好,无法适应各种环境。而屯儿村便是去年被萧珩下令,用来试验新稻种之地。
此时正值秋收,饱满的稻穗铺满了整片庄稼。偶有微风吹起,田野间便会卷起大片大片金灿灿的稻浪,令得稻香四飘,弥山亘野。
农夫们忙碌的身影则遍布在田野间,他们正忙着用手中的镰刀收割庄稼,迎接丰收。而在他们身旁,各种金灿灿的谷物早已堆积如山。
望着此情此景,众人的惊叹声与议论声,一时间此起彼伏。因为任谁也没想到,这片过去荒无人烟,一直被历朝历代视为贫瘠的荒蛮之地,不过去年才被朝廷用来试验稻种,这才仅仅开垦了一年的功夫,如今却已是大变模样,令人赞叹不已。
与其他人不同,对于屯儿村的秋收情况,萧珩是早就在从大臣们递交的那些奏折上时,便已有所了解,只他是位明君,虽算不得事必躬亲,但秉持着百闻不如一见之信念,对于此类,关乎国家大计与民生之事,便总要亲自过问,亲眼看看,这才会觉得放心。
作为天子近臣的军机大臣傅元洲,骑着马走到萧珩身边,适时说道:“恭喜皇上,眼下稻种试验成功,便说明皇上原先担心的,各地那些弃土无人耕种的问题,总算是能解决了。”
萧珩淡淡说道:“原先朕还担心,那些上折子的大臣们为了讨得朕的欢心,故意夸大其词,现在看来,倒是朕多虑了。”
说完,他便骑着马调了个头道:“此间事了,走,去别处看看。”
傅元洲不由问道:“皇上,现下是要去哪里?”
“若是朕没记错的话,前段时间云贵遇洪,那些逃难来京的难民,也是被安置在了附近。既然来了,便顺路过去看看,那些难民过得如何。”
为了不扰民,萧珩说完,又扭头随手点了队伍后头的几个将领,吩咐道:“你们几个随朕过去,其余人等留在原地等候。”
“是!皇上!”
当萧珩一行出现在难民安置点之时,负责安置难民的五品官员杜明诚,本正在粥棚那边巡视,一见到他们前来,就连忙躬身,上前给萧珩请安。
萧珩环视了下四周环境后,便指着粥棚旁,一排正在排队的队伍,问道:“杜明诚,眼下已过饭点,为何这些人仍在排队?”
杜明诚诚惶诚恐地答道:“皇上有所不知,这些人乃是病人,眼下正在排队就医。”
萧珩哦了一声后,这便从马背上翻身下来,走进了那些病人,正排着队的茅草屋内,便见一身穿灰色粗麻布衫的年轻人正敛声静气地端坐在木桌前,为一位妇孺把脉。
那是一个面貌极为令人赏心悦目的年轻人,虽是穿着一身灰扑扑的圆领粗布衣,却仍是挡不住的皓齿明眸,令人见之难忘。
即使是作为一国之君,阅人无数的萧珩也不由眼前一亮,指着他问道:“杜明诚,此人乃是何人?”
“这位乃是戴公子。因他会些医术,人又很细心温和,所以住在这里的难民们都很是喜欢他。”
“这位戴公子,可是你专门请来给这些病人看病的?”
杜明诚可不敢贪功,便解释道:“这倒不是。臣之所以认识这位戴公子,盖因前些日子,这里突然有人发病,四肢抽搐,臣便命手下之人,让他赶紧进城去寻大夫。恰逢那时,这位戴公子刚好路过,看到了这一幕,便从马车上下来,向臣毛遂自荐,说他自己略懂一些医术,可以给那位病人看看。臣当时便心想,这进城寻大夫,一来一回也要耗费不少时间,既然如此,还不如放手让他一试,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谁知这位戴公子先是把脉,而后又自身上摸出来一个瓶子,倒出一颗药丸让那病人服下,然后过了没多久,那人竟就真的恢复如常了。臣本要给他付诊金,他却一直推说自己不要。这儿的那些个难民,见他能治病,又善心,便纷纷围着他,求他给自己看病。也就是从那时起,之后,这位戴公子便时常抽空来给这里的人看病,并且分文不收。”
“听你这般说,这位戴公子倒不失为是个可用之才。你去将他叫来朕这里,不必告诉他朕的身份,朕想同他谈几句。”
杜明诚应是之后,便兴高采烈地走进那间茅草屋内,对薛青黛眉飞色舞地说道:“戴公子,外头有位贵人想见见你,劳烦你跟我过去一趟。”
薛青黛本正提着毛笔,给病人写着药方,闻言不由停顿下来,问道:“杜大人,可草民一直都只呆在这屋内给病人诊治,并没有出去外头认识什么人。你口中说的那位贵人为何会突然要见我?”
杜明诚喜笑颜开道:“戴公子,说到这,你就应该感谢下官我了,要知道下官方才在那位贵人面前,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