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宁远之战(2)
那人身穿白裳,柳腰苗条,虽披一粉红面纱,但看其双眼如一泓之秋水,遮不住一身高雅气质。雪花落在她的肩上,有如锦缎上的点缀,更是显得秀丽。
“久闻令狐公子行侠仗义,却想不到会盗取我四川唐门之神器。小女子奉家师之命,迢迢千里从四川一路追到关外,总算对家师有所交待。”那女子虽是苛责之意,但仍不脱其优雅本质,娓娓话语。
“在下此举确有不得已的苦衷,万人敌是贵帮镇门之宝,只是该次宁远决战,关系到大明存亡所以只好冒昧借取。宁远解围后,定与姑娘往唐门向贵帮谢罪。”
“根据唐门规矩,盗取神器者杀无赦,令狐公子如何谢罪?再说该神器乃开山祖师爷所造,精密绝伦,即使现在的唐门也无法完全制出该原始神器。多少年来,江湖各门派不敢进犯唐门,就是因为忌畏这祖师爷留下的万人敌神器。”
正僵持着,忽听到城内一片哇哇哭声,大批老幼妇孺跪在街上失声痛哭,哭泣声中,又带着些怨意,“袁爷为了一己之私,把咱们满城百姓都害了!”
风呼呼地刮在他们脸上,吹在他们的胸口,浑浊的眼泪夺眶而出,沿着面颊刷刷而流,从脖子到了胸口上。哭泣声中,又带着些军民的骂声,“哭什么!不许哭”、“还不回去,留在大街哭什么丢人显眼”。
袁崇焕第一次感到了悲痛!前一刻还壮怀激烈,这一刹那却心寒至极,他突然落魂得就像一具稻草人立在城墙上,任凭风吹雨淋、群鸟叼啄!血染红了他的战袍,但他丝毫未觉,他一时间无法理解他誓死保卫的宁远百姓居然会责难他。
身边的幕僚毕自肃对着袁崇焕说:“袁大人,宁远百姓只是一时害怕才如此糊涂,大人是宁远支柱,是大明在辽东唯一的屏障,切不能自乱阵脚。此战过后,天下人必会了解大人的苦心。”
令狐过握住袁崇焕的手,“袁大哥,只要问心无愧,到最后忠奸是非自有公论。记得曾在西湖边上,见过于谦的诗,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大哥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必然浩气长存。”
袁崇焕刚强地抬起头,“确实人言不可畏,只要鞠躬尽瘁就问心无愧。”他蹒跚着走下台阶,看着苍凉的宁远百姓,疾首蹙额说:“各位父老乡亲,并非袁某好虚名而战,而是为国为民别无选择。宁远乃山海关之屏障,若失,山海关外无险可守。一旦鞑子攻破山海关,则天下苍生苦矣!父老乡亲们,袁崇焕给你们下跪了!”
袁崇焕的双目布满了泪花,带着愤慨更带着悲戚,泪花窝在眶里却无法流下。他微微颤抖,慢慢的身体沉了下去,不屈的双膝呼的一声,重重地压在宁远的土地上,这一刻的响亮摁住了所有震天的鼓声、杀声和哭声。他右手握着宝剑苦苦撑在地上,鲜红的血一滴一滴地洒下。
袁崇焕的下跪震撼了宁远的百姓以及明军,祖大寿和满桂等明军将士都涌到袁崇焕的身边,跪在地上,“大人,您是千金之躯,岂能轻易下跪?”
众人对着白裳女子说道:“女侠,若无万人敌,宁远所有的百姓都会被鞑子屠戮,我们为大帅、为宁远求你!”
白裳女子正犹豫着,趁其分心片刻,令狐过一跃而起,从其手中扯过万人敌,“事态紧急,冒犯了。等宁远解围后,定与姑娘入唐门谢罪。”
白裳女子眼神虽露出一丝愠意,却没有拔剑刺去。
宁远城墙已是残檐断壁、支离破碎。城上的明军无时不刻地感受到城楼摇摇欲坠,就像一条注水的帆船,逐步下沉。明军将士的眼紧盯着袁崇焕,因为他们深深明白,若看着城墙,城墙就是坠毁,但若看着袁崇焕,就是坚韧不摧。
远处的努尔哈赤看见大批圆球从上往下,橙黄的烟火好似美丽的流星雨,把原本黑隆的天空衬托得绚丽多彩,把沙场照得如诗如画。然而近处的场景却是,圆球冒着火花,落地之前“嘭”的发出阵阵巨响,在城墙外绽开五颜六色,火焰四面喷射,并不断旋转,有如仙女散花却赫然成魔,张血盆大口袭来,带着毒烟、火焰和灼热,夹杂着肆意妄为的呼啸声,还有让人窒息的急速燃烧。
由于之前谁也没见过万人敌的威力,袁崇焕与令狐过亦无十足把握。但见鞑子兵一沾到半点火丝、毒气,即刻烈火焚身、毛孔爆裂。城墙下的众多鞑子兵纷纷惨烈大呼,四处都是撕心裂肺般的疼痛和令人毛骨悚然的哭声,随后听到的就是力拉崩倒之声。放眼下去,不到片刻,墙下的鞑子兵早已烧成灰烬。
宁远城下就只有一种颜色,那就是烧成灰黑色的骨灰覆盖了整个雪地,连血红色都没有。众人见此惨剧皆痛心不已,虽是敌人,但如此惨烈亦于心不忍,果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袁崇焕亦心有余悸,他对着苍天叹:“崇焕虽一心为国,但今日杀戮过多,看来他日必遭天谴,只希望苍天眷顾大明,崇焕百死不惜。”
令狐过感慨:“袁大哥切莫自责,武者,止戈者也。女真犯边,害苦的不仅是大明的百姓,相信建州也难免家破人亡。大哥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