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天变传说(2)
秦聚奎问:“秦某不才,请问徐大人言下之意该如何处理?”
徐光启舒了口气说道:“秦大人啊,依下官所言,还请孙阁老奏请皇上离驾乾清宫,暂住西苑。下官观天象,西苑上空晴朗,那里应不会发生飓风地震。再请李大人和百官商量,安排内城官员离别数天。最后请秦大人使顺天府衙将内城百姓搬迁出城,以及准备好相应的救灾物资。”
徐光启话音刚落,顺天府尹就按耐不住道:“不可能!”接着沉下脸:“徐大人,这只是你的一面之词!且不说我大明朝,就算前朝历代,燕京一带从无发生过灭顶天灾,你这话未免说得危言耸听!”
徐光启气道:“怎是危言耸听?大人,这是科学啊!”
李思诚也忍不住说:“徐大人,难道你就只懂得科学?”
徐光启目瞪口呆,片刻后怒曰:“科学就是科学!关系到人命!”他转头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到了孙承宗身上,他知道此事关系重大,尤其涉及到天启迁宫、百姓搬离,李思诚和秦聚奎这些书生确是难以承担重任,但孙承宗不同,他是帝师,朝野上下都说孙阁老是大明的中流砥柱,也只有他才能够说服皇上和众人。同样的,李思诚和秦聚奎也都看着孙阁老,待他一言九鼎。
孙阁老目不转睛看着窗外,他的眉毛时而舒展时而紧皱,看是各种矛盾的心情绞缢着他。
“孙阁老啊,还请当机立断!若是发生灾难,且不说伤亡,天下百姓或会认为这是天谴!”徐光启急劝着。
“天谴?”孙承宗内心一亮,“若是天谴,大明的百姓会怎么看?”忽然间,他袖着手缓缓走到徐光启身边,双眼甚是冷静,“子先兄,你累了,回去休息吧。你是礼部侍郎,天变一事,还请钦天监去探测。”
徐光启心急如焚说:“孙阁老啊,京师百姓的命就在你一念之间啊。”
李思诚听到孙阁老说着“礼部侍郎”这四个字,他当场明白,他是礼部尚书,也就是徐光启的顶级上司,于是他直接叫着其名:“徐光启,你先下去,钦天监的人都没有预测出地震飓风,难不成你一个礼部侍郎看得出。且不说朝廷中人、商贾百姓,就算是皇上也不会相信你说的天变,说不定别人还会参你一个妖言惑众,到时老夫也保不了你!”
徐光启掩面而泣:“还以为三位是忠臣,想不到也是一般见识。”陈子龙扶着徐光启离开,他终于明白老者的话:“难道就只有东厂会吃人吗?!”
其实孙承宗、李思诚和秦聚奎都有着另外一个想法,历朝历代若是发生天灾人祸,无不被视为“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通常皇帝就会下罪己诏,然后群臣就会聚而攻击所谓的奸臣误国,将政敌连根拔起。
秦聚奎算计着:“若徐光启预测成真,天启必然威望大跌,只要信王平安无事,天下人就会视信王为真命天子,信王必成大业!”
李思诚内心想着:“前些时候,魏忠贤派锦衣卫去苏州缉拿东林党人,当地百姓义愤填膺,文徵明的曾孙文震亨带领苏州书生百姓阻拦负责此案的阉党成员。锦衣卫见群情激愤,竟然假用更为狠辣的东厂名号去恐吓民众,想不到民怨更是鼎沸,包围痛打锦衣卫,当场打死一人,其余锦衣卫抱头鼠窜逃跑,不可一世的东厂锦衣卫沦为笑谈。事件发生以后,东厂特务诬告苏州民众造反,企图截断河流,抢劫漕运。魏忠贤又惊又怒,本欲派兵镇压,但当地百姓仰慕我们东林党人的不屈气节,暴打阉党后主动揽下所有责任。壮哉苏州五名百姓自动投案,临刑时,五人相顾笑谈,痛骂魏忠贤,引颈就刃,慷慨赴义!魏忠贤畏于宁犯天条、莫犯众怒,也只好不了了之,而平日狐假虎威的东厂、锦衣卫更是不敢跨出京畿地带横行。若是京师发生这等天灾,我等大可借此机会弹劾魏忠贤祸国殃民才有此天谴,将阉党一网打尽!”
孙承宗暗自叹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只要大明能够中兴,孙承宗也只能出此下策。我只希望天启经此一劫,能够痛定思过,励精图治,斩杀魏忠贤。就算皇上有所不测,大明还有信王。只要是太祖皇帝的子孙铲除奸臣、重整河山,我孙承宗也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苍天啊,并非我孙承宗无情,只是我实在不忍心看到太祖皇帝打下的江山断送在魏忠贤这阉贼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