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智取武关
就在拓跋焘攻打大城的时候,刘义隆率大军猛攻潼关,不过夏国潼关守将是赫连昌之弟赫连定,就是赫连昌之后的夏国皇帝,也是夏国末代皇帝。
他是赫连勃勃第五子,奉命镇守长安,此次本来是想迎接刘宋军队支援大城,没想到宋军会发起进攻,不过他提前防备,并未让宋军攻破潼关。
由于潼关兵少,赫连昌恐潼关有失,所以从长安调兵三万支援潼关。
刘义隆对于没能第一时间拿下潼关有些遗憾,不过他相信潼关很快就会被攻破。
宋军的战斗力他是清楚的,凭借夏军根本没有办法抵挡。
不过潼关之险超出了刘义隆所料,不过想到历史上潼关的事迹就感觉合理了,潼关作为长安东大门,自从秦汉以后函谷关逐渐失去作用,潼关的逐渐取代函谷关,长安作为汉代都城,潼关自然是拱卫京师的雄关,所以一直以来潼关不断进行修缮。
而今的潼关更加坚固,望着如此雄关,刘义隆感觉有些棘手,强攻的话不说付出多少代价,能不能攻潼谷关都是问题。
看来只能智取,不过现在夏军根本不可能出关迎战,所以这一点也很难。
就在刘义隆愁眉不展之际沈庆之和谢晦前来中军大帐。
“参见陛下。”
“二位将军不必多礼,军中不比朝堂。”
“谢陛下。”
二人对视一眼后,谢晦道:“陛下,潼关易守难攻,我军多次尝试都未能成功,如果强攻,损失必然惨重,末将于沈将军商议后觉得可以暂时围而不攻。”
沈庆之接着道:“陛下,长安周边不止潼关,还有大散关、萧关和武关的关隘,夏军未必都会用心防守,其兵力也不足以全力防守,只要一处被破,算盘皆活,关中唾手可得。”
刘义隆眼前一亮,对啊,没必要死磕潼关,长安周边只要一处关隘被破,其余的关隘就失去作用,就可以直取长安。
“二位将军所言极是,朕这就派人打探,看看哪座关隘防守薄弱,就以此为突破口。”
二人离开大帐,刘义隆就派出影子探查,同时下令只用投石车对潼关进行压制。
这次关系到关中归属,影子不敢怠慢,亲自出马,联系在长安的部下,尽全力打探消息。
刘义隆则是每日让投石车投射巨石和轰天雷,潼关上的夏军苦不堪言,尤其石灰轰天雷,对夏军造成了巨大伤亡。
赫连定也没有办法,只能依靠潼关之险阻挡宋军。
赫连定虽然有信心依靠潼关阻挡宋军,可是他还担心大城的兄长,大城虽然坚固,但是无险可守,一旦大城失守只能退守统万城,不像关中,易守难攻。
他也曾劝说兄长迁都长安,结果赫连昌以黄河天险为由拒绝迁都。
在赫连定看来,赫连昌这次恐怕无法战胜魏军,早晚会退守长安,所以自己必须要挡住宋军。
他却不知,在长安守军中早就被影子安排了细作,而且此人已经是校尉。
在影子找到他的时候,他通过打听,得知长安现在只有一万守军,其余都被调往统万城和潼关,至于周边关隘,只有潼关守军最多,武关只有五千守军。
得知这一消息,影子立即派人将信息传回军中。
很快刘义隆就准备智取武关。
宋军中军大帐,刘义隆首先道:“诸位,如今夏军死守潼关,朕决定佯攻潼关,然后先取武关,进入关中,让赫连定的如意算盘落空。”
众将有些不解,为何要先取武关,不过帐中都是刘义隆信得过的将领。
“沈庆之,你去洛阳调兵,毛祖德会配合你,领三万大军攻取武关,朕在此吸引赫连定,这次你出兵可用朕的旗帜,迷惑夏军。”
“诺。”
“其余众将,继续攻打潼关,吸引夏军注意。”
“诺。”
当夜,沈庆之带亲军直奔洛阳调兵。
第二日,宋军除了用投石车攻击外,将井阑和床弩也都搬了出来,对着潼关一顿猛攻,虽然没有取得多大效果,也让赫连定紧张了一把。
毛祖德接到圣旨,立即调三万兵马,跟随沈庆之率军前往武关。
进入南阳地界,沈庆之就在思考如何快速拿下武关,而且要在夏军没有反应过来之时绕道潼关背后,将五万夏军困在潼关,绝对不能让其返回长安。
想到这些,沈庆之对毛祖德道:“毛将军,武关虽然只有五千守军,然而其险要不亚于潼关,想要快速夺取,可要费一番功夫。”
“沈将军多虑了,在下早已派人打探武关消息,最近武关并未闭关,商队依然可以进入,不过就是检查十分严格,而且武关斥候都在武关二十里外,一旦有事就会向关内传信。”
“武关守将还很谨慎。”
“将军有所不知,武关是长安联通南阳的要道,不到万不得已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