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你就是东风
几日后,朝廷对于和谈的一点小要求也送往了前线。赵骏在信里告诉了范仲淹,他可以暗示辽国那边让他们国内自己宣传宋国在继续送岁币,且还是“献”或者“纳”都无所谓,但必须得加钱!至于宋国国内肯定是不承认的,反正辽国用什么借口都行,比如他们可以自己宣传宋国是为了面子才说取消了岁币。但不管怎么样,辽国想要这个面子,就得给钱,否则就别怪大宋这边把他耶律宗真的脸打烂。谁让他们在战场上输了呢?军人在战场上拿不回来的东西,光凭你外交家的一张嘴就想通过谈判拿回来。做梦呢。范仲淹得到了朝廷的回信之后,浏览了一遍觉得没什么问题,就立即送往了析津府。很快耶律宗真也得到了宋朝那边提的条件,他觉得多加五万贯太多了,于是又和范仲淹这边进行了拉扯,希望能少付一点。然而这些统统都被范仲淹拒绝。开玩笑。这可是赵骏提出来的条件,那就是铁板上钉钉的事情,谁能改啊。于是又过了十多天,耶律宗真最终还是艰难答应了宋国的要求,选择用钱息事宁人。因为后方又有几个大部落叛变了,实在让他绷不住。耶律宗真也是无可奈何。事实上此时辽国的形势比他想象的还要严峻。历史上耶律宗真跟西夏的第一次贺兰山之战,辽军大败而归,后方就有几个部落叛乱。要不是李元昊国贫民弱,没能力给予辽国后方叛乱支持,而是选择马上向耶律宗真上表讲和,让耶律宗真可以从容回去平叛,恐怕辽国即便不死也要元气大伤。大宋跟西夏可不一样,有的是钱支持辽国后方的叛乱。到时候耶律宗真去草原平叛,东北就造反。去东北平叛,草原又造反,疲于奔命。所以耶律宗真要是眼下不服软,等到今年下半年,辽国后方到处都是烽火狼烟的时候,有他哭的时候。便在这种情况下,两边算是终于商谈好条件。宋国朝廷这边了与辽国和谈事宜后,立即宣布了此次军事以及外交上的大胜利,通过邸报、报纸将消息传遍天下。听到这个消息,满朝文武都是不敢置信,谁能想到与辽国的和谈真的能实现呢?而民间百姓则是欢庆不已,纷纷称赞朝廷的英明。一时间原本怨声载道的民间顷刻间又沸腾了起来,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对此事的议论纷纷,民心士气更是高昂到了极点。实在是大宋受了辽国太多屈辱。从高粱河之战,再到澶渊之盟,大宋一步错步步错,被辽国把刀架在脖子上,逼着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但在今日,大宋可谓是一雪前耻,大败辽国不说,还取得了如此大的外交胜利,让两国从曾经的不平等地位,一下子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让忍受了多年屈辱的大宋百姓自然兴奋到了极点。赵祯、赵骏和范仲淹三人的名望,在民间也是日益高涨。大宋各地都在传颂着官家的英明神武,赵骏的高瞻远瞩,范仲淹的百战百胜。赵骏和范仲淹可以理解,毕竟一个行走天下期间积累了民望,再加上坚定的主战派,此次和谈的条件也是赵骏提出,强硬的姿态早就已经响彻在汴梁百姓心中数月已久。范仲淹则是打赢了宋夏战争,又打赢了宋辽战争,军事才能的强大印刻在了百姓的心中。那跟赵祯什么关系呢?皇帝嘛。范仲淹和赵骏自然要把这一切的功劳归功于咱们大宋皇帝的英明果决。报纸上范仲淹和赵骏撰文,都是把赵祯吹得快上天。百姓们又不知道真相,还以为真就是赵祯力排众议,选了范仲淹去打仗,选了赵骏来主政,纷纷夸赞官家的知人善用,浑然不知道这厮一直是个软骨头。赵祯听说了民间对他的称赞笑得快合不拢嘴,选了富弼为使者,浩浩荡荡前往北方,与辽国签署了合约。于是在康帝元年六月底,富弼带着使命前往了辽国析津府。双方签署明面上的契约。既,为了保存耶律宗真的颜面,第一条就规定,宋国每年依旧会给辽国三十万岁币,但不是澶渊之盟的“纳”岁币,而是“赠”岁币。而私底下则是辽国必须拿物资来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第二,辽国赠予宋国涞水南岸的范阳、涞水、易县、容城、归义、固安、永清七县。而原来宋国要求的则是十县,要加上飞狐(涞源),安次(廊坊),武清(天津)三县。不过对于这个要求辽国严厉拒绝了,毕竟宋军目前也只是占领了那七县。飞狐、安次和武清还掌握在辽国手里,这么强要就太不礼貌了,跟割让有什么区别?虽然辽国浑然忘记了他们是怎么要求宋国割让关南十县的,但赵骏也并没有在这一点上纠缠。主要是辽国那边肯定不会答应,要想搞到手就只能打仗,但秉持着非必要不决战的念头,最终就没有强硬找辽国要回来。但就算是这样,辽国也是割了一大块肉,地方相当于后世河北易县、涞水县、定兴县、涿州市以及固安县和永清县,基本上完成了对辽国南京析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