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三十四章 天露
其中,前者也就罢了,肉山堆积在军中,外人也看不到。
但天露增产的粮食,却是直接送到了许多山民的家里。
当然,这粮食,并非粟米,而是番薯。
这番薯,本来并非是神州大地的产物,而是许多年前,有道人,游历神州之外的恶土,在恶土之中,发现了这种神奇的作物。
这种作物,只需要将其种进土里,很短的时间,就能蔓延出一片来,也不需要太多照顾。
只是此物,更适合在气候炎热的地方种植,若是气候适宜,亩产能有八百斤,只是对地力要求高,容易将良田便荒田。
而连山地界,气候并不适合,若是照顾的精细,亩产约莫在五百斤,不然,一亩地,只能收两百斤。
出现这种情况,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是地气不合导致的。
事实上,这是单纯的气候问题,外加土地的酸碱度不合适。
这种情况下,生长出来的番薯,纤细的就像是树根。
不好吃,也没有什么营养,难以长大。
而他,以道术外加化学,炼制出了一个劣质的化肥,却是弥补了部分的缺陷。
就种地这件事,哪怕气候上差了一些,但只要肥料给足也能高产。
就番薯,现实世界经过品种改良,外加上等的肥料,亩产最高可以达到八千斤,要是在实验室的环境下,甚至可以超过万斤,和下限比起来,足足有五十倍的产量差距。
当然,如今的种子,并未经过品种改良,在这个年代制造的化肥,也是劣制肥料好在这一块山地,是第一次烧荒,土地本身就很肥沃,这才让亩产达到了三千斤。
这个产量,要是放到现代,无疑是属于欠收了,让种植者亏本。
但在这个年代,三千斤的产量,若非是赵成如今不过刚刚起步,他手下的人,怕是都要想着,直接给赵成穿上龙袍抬上龙椅了。
如果这还不是天命所归,那还有什么是天命所归?!
就秋收的时候,全军一起收粮,不管是新兵还是老卒,到后面,都是红着眼睛,将一筐筐番薯抬进仓库的。
而这还不是结束,秋收之后,应天军给所有的新兵,都发放了冬补,一人三百斤番薯,用来给新兵的家里人过冬。
山里的冬天,是非常残酷的,固然山里没有官府的剥削,但山里良田有限,每年冬天,冻死饿死的人,从来不少。
当新兵红着眼睛,将粮食拖回了寨子里的时候,再说起军中的事情,无疑是充满了说服力。
言语可以是虚的,但粮食,却是实打实的。
且新兵拖回来的番薯,并非是寨子里自己种的那些,瘦小的像树根一样的劣等粮食,而是一个个个头饱满。
要是这都是假的,这世上,还能有什么是真的?!
这一下子,在无人能对应天大将军天命所归之事,有着半点质疑了。
而等到这个事情彻底发酵之后,一个更震动人心的消息传出,那便是,寨子只要愿意信奉黄天,便能获得黄天赐予的天露。
至于信奉黄天之后,应天大将军不会插手寨子里的事情,只是会任命寨子里的人,成为黄天使者专门负责天露分配的事宜。
这个消息一传出,这要是有人反对,那无疑就是真正的“倒行逆施”了。
毕竟,对于山民而言,信奉谁其实并不重要,何况黄天使者也不是外人,且不但不需要他们赋税,还会带来神物天露。
于山民而言,粮食就是命!
谁不让他们得到更多的粮食,那就是要他们的命!
他们自是不知道,赵成要的,不是他们的粮食,只是他们的气。
就气数而言,只要是认可了统治,那气便会滚滚而来,只是在多寡上,有着差异而已。
冯石自然是不知道这些,他只知道,应天大将军有天命,就和他小时候,那个道人给他讲的那些故事的主角一样。
数个小时后,冯石这一行人,终于被带进了军营。
山腰处的军营,整齐而空阔,一间间木屋之间,隔得很广,非常的整齐,而在屋子与屋子之间,哪怕是大白天,盆中的火,也是烧的通红,让人一眼看去,就能感受到一股无形的气势。
可谓是一下子,就将精锐,和散兵游勇的差距,展现了出来。
至于冯石,却是想到了年幼的时候,那老道人讲的一些东西,按照老道人教他的内容,这样的环境,是在养气,养军队的火煞之气。
人有气,所以能活,军有气,所以可以战无不胜!
眼前的场景,一下子就给了冯石更多的信心。
因为是刚刚报道,所以只是让他们这些新兵休息。
一直到第二天早晨,天微微亮,便是一阵急促的铜锣声音,将所有人惊醒,新的一天就此开始!
冯石在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