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
宁荣二府主告奴的事儿很快传遍了京城,得到消息的忠孝王第一时间就赶去了忠顺王府,他觉得这可是个好机会啊。
“五哥,你听说了吗?贾家那个迂腐老二,捆了两个奴才去京兆尹府的事儿。”忠孝王兴奋的一进门就大叫。
可忠顺王反应却是相当冷淡:“这事儿有什么的,奴才犯了错而已。”
“既然是他家的奴才,自然他们两个国公府都撇不清关系了。”对于宁荣二府站队到天子那边的事儿,忠孝王可是耿耿于怀,“赶紧让御史台我们的人动起来,参他。”
忠顺王觉得自己这个弟弟有时候真的天真的紧:“你能不能用点儿脑子,既然贾家敢这样正大光明的去京兆尹府报案,你觉得他们会真的没有准备?”
“有准备又怎么样?御史台那些人,白的都能说成黑的。”忠孝王根本没有在意事情的真相,他一心想给宁荣二府一个教训,“老三当皇帝的,还能偏颇不成?现在谁都知道贾家的姑娘是他的宠妃,他要是敢表露出一点儿偏袒贾家,那不是更好?言官们的口水都能淹死他。”
忠顺王听到这里,有那么一点点动了心,他想了一会儿:“你真觉得有用?”
忠孝王见状知道他哥已经有了想法,立马笑道:“当然,你想,宁荣二府现在在朝堂上,压根儿没有人脉,绝对不会有人帮他们说话。再说了,就算不能真把他们怎么样,这一开朝的新年新气象,给老三添点儿堵,不是挺好?”
忠顺王听了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那你去安排,只是到底小心点儿。”
“放心,五哥,我心里有数。”见自己哥哥同意了,忠孝王立马就起身回去做准备,他们两兄弟在御史台自然有自己的人,知会一下明儿就能有弹劾的折子送到天子跟前。
不过京兆尹倒不是他们的人,是个胆小怕事的主儿,忠孝王并未将其放在心上。一旦御史台那边有动作,京兆尹这边肯定是要看天子脸色行事的。
如同忠孝王想的一样,第二日天子果然收到了御史台的折子,里头细数了赖家的几大罪状,其中有一条相当引人瞩目:侵占良田。
天子看到这一条,立马就笑了,他等的就是这一个。
林家姑娘非常聪明,她给太上皇讲赖家事儿的时候,特意提到了侵占良田。而她私底下曾经告诉二皇子萧祺,唐家,也就是忠孝王的舅舅家,侵占良田的事儿。
赖家侵占的田地,远在关外,而且已经查验核实过,不是什么良田,只是一些薄田。但赖家是倚仗了贾家的势力,所以这事儿说到底,贾府当然也会承担责任的。
忠孝王在御史台有人,天子在御史台就更有人了。
天子动作迅速,第二日就令户部和刑部一起,接手贾府的案子。
天子这个命令一下,忠孝王有点儿傻眼了:怎么跟预想的不一样呢?老三不仅仅丝毫不给老臣面子?宁荣二府不是站队老三了吗?怎么还动用户部和刑部一起?这案子也没有到这个程度呀?
忠顺王也有些不解。
隔了两日,御史台的另外一份折子就替两位王爷解惑了:御史台有人,弹劾唐家,理由就是,侵占良田。
而弹劾唐家的这一位王大人,那可是经过了相当充分的调查,折子写的言辞恳切,句句切中要害。
既然贾府奴仆占人田地的事儿都要交给户部刑部一起查,那么唐家作为平原侯府,自然也应该一视同仁。
忠孝王这才琢磨出来不对劲,可他已经来不及了。唐家连喊冤的机会都没有,因为贾府的事儿就在眼前,既然贾府要查,那么,唐家也得查。
唐太妃吓了一大跳,她不知道儿子安排人弹劾贾府的事儿,第一时间就跑到太上皇跟前给自己的弟弟求情。
做为一个在内宫多年的妃子,唐太妃当然也不会愚蠢到直接开口就求情,她的策略是想着,太上皇疼惜老臣,过几日恰好是自己父亲的忌辰。
于是唐太妃到太上皇跟前泪眼婆娑,小心委婉的提出想要回去祭拜一下父亲:“近小半月,总是梦见父亲,臣妾作为女儿,也没有能够陪在父亲身边几日,细细想来很是不孝,再有五日是亡父忌辰,臣妾想着回去拜祭一番。”
太上皇倒是爽快就答应了:“你们父女情深,也是应该的,如今皇后掌管着后宫,你去跟皇后说一声便是了,她最是体贴人的。”
唐太妃赶紧谢恩,甄太妃便在一旁道:“想当年您可是多次夸赞老侯爷的,如今故人不在了,还真是人走茶凉,妹妹此番回去,当要好生安慰令兄一番才是。”
这显然就是话里有话了,太上皇不免就问是什么事儿。
唐太妃看了一眼甄太妃,自己却只是抹眼泪越发伤心起来,一个字也说不出,倒是甄太妃在一旁慢慢说了:“前些日子不是听闻说,贾府的奴才在外头作威作福的吗,竟然强占百姓田地,如今陛下命令户部刑部一起查,哪知道最近竟有人胡乱攀咬,说平原侯府也有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