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本宫还杀不了几个贪官?!(求订阅!)
稳,天下又如何能安呢?!”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朱厚照听了都想翻白眼,这是哪来的小学生说的天真之言,可真是个优秀的理论家。
“周大人,父皇对你已经够宽容了。这里是乾清宫,你一个臣子,言行无状,竟敢指摘父皇的不是。你说父皇依此治国?父皇依的是什么?岐王、雍王之请不准,曾奇等人所犯罪责细究,这有何不对?至于什么设局而诛这种没有根据的话,你也敢到君前来说?!”
周经心中起火,
心知肚明的事,这个时候反过来抓我‘没有证据’这个小辫子干什么?就知道你太子口舌颇利,善于诡辩。
“臣并非乱说。殿下又何故不辩臣之言?难道殿下觉得这样下去不会致使君臣相疑?”
周经心里以为,这是一条确实的隐患。
其实从逻辑上来推论确实如此,如果上面的人玩心眼,下面人没办法也只得玩心眼。
就像嘉靖皇帝,他一辈子玩弄权术,那么能和他过过招的自然也就都是权术大家了。否则下面的人活不下去。
但这不是放弃城府的理由,这是哪儿啊?
紫禁城!
当个天真的孩子不怕被人搞死?
实际上朱厚照不接他的话,也并非是回应不了,弄得跟怕他似的。
“本宫不辩周大人的话,乃是因为那些话,不值一辩!”
不值一辩!
多么轻蔑的一句话!
说起来周经也是极高傲之人,这四个字瞬间就让他怒气上了脸。
弘治皇帝都没预料到太子会说出不值一辩四个字来。一直以来他都很少会和臣子这样激烈的对话,当然近来……是慢慢习惯了。
他自己觉得,生儿子的水平那还是一流的。
“殿下,臣虽不才,也是读过书的。殿下说臣不值一辩。臣斗胆,想请殿下赐教!”
朱厚照看周经脸色铁青,说道:“周大人,本宫绝不会故意辱没你的声名,我读书尚浅,但也听得懂话,你今日说了半天,不就是暗指此事背后有东宫的身影吗?”
“臣不敢!但事事自有公论!”他撅着下巴不服气的说。
“你哪里不敢,你胆大得都要包天了。”朱厚照讲话抑扬顿挫的,声音不大,但语气却严厉,“你说的依此治国,便是说本宫用上了手段。好!那么之前呢?父皇听了你们的谏言,君臣相得,结果是什么?山东、江西、福建、陕西,都有官员侵夺百姓的土地,岐王、雍王两位皇叔所请不过两三百顷,但查出的官员动辄侵夺上千顷,甚至那个山东按察使齐宽,一个人就夺了万顷良田!君臣相得,就得出了这么个结果吗?这就是你周大人所说的君臣相得、朝局稳定?朝局是稳定了!天下都快要乱了!”
“本宫读书尚浅,引经据典自然是不会。不过发生在身边的事却也不是假的。现在出现性质这么恶劣的桉子,总不该是本宫算计过深导致的吧?这是一节。”
“另外,前几日吴先生在教本宫读《尚书》时曾说过一句‘一戎衣天下大定’,本宫问他照理说武王修了身,天下就该大定了,何需披甲?吴先生解释说,天下就是有那不肯修身的人,只能披甲征服!吴先生解释的很好,本宫以为天下也有就是要为非作歹的官员,不用算计、不上手段,父皇信了他们,他们便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吗?!”
所以朱厚照说他不值一辩,这里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地方?瞧瞧康熙皇帝,晚年搞仁政,国库都快要被硕鼠搬空了!
纯粹书呆子的理想化言论。
但周经读书已经读了一辈子,他是扭转不过来了,还再犟,“可若如殿下所说,朝中大臣岂不人人自危?臣仍然以为,治国之道不宜过于刚勐!”
“刚勐又如何?!”朱厚照再也忍不住了,直接怒喷,“贪官碰上明君,多简单的事儿,给你整出这么些弯弯绕绕!我告诉你,这几个贪官本宫杀定了!谁求情都不好使!我说的!今儿个我倒要看看,这大明朝究竟是谁做主!
”
“什么又是算计他们了,又是过于刚勐了,现在那么多田地要怎么分下去,里面涉及到多少家的仇怨等等事情都需要解决,这些才是百姓切实关心的事项,你却在此浪费口舌说什么设局而诛,你去问问,失地的百姓哪个会管是不是设局而诛!
”
骂完了这一通,朱厚照还在心里说,这真是个不怕死的驴脾气。
要不说还好他弄了个学宫在那里,
否则,等他登基的那一天,他的动作更大,更勐烈,但是满朝都是这样的臣子,难道天天把精力和口舌浪费在和他们吵架上?!
“殿下!”周经的‘上头’程度和朱厚照也差不多,“这是君前,臣斗胆,还请殿下勿要在君前失仪!”
失尼玛的蛋!
你们失得仪还少嘛!
“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