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故人
太守府府门紧闭,闻皎疑惑地扣动铜环。
等了许久,门才缓缓打开,年迈的循吏眯眼打量着她。
“老伯,太守大人可还在府中?”
循吏叹了口气,侧开身子。
庭院里一派人去楼空的萧索景象,不需他回答便已有了答案。
前两日信誓旦旦地说要与武阳郡百姓共生死的父母官,逃走了。
“是闻少爷吧?你也快逃吧,莫守着你母亲……”
循吏劝解了她几句,佝偻着腰慢吞吞地合上府门。
“皎儿——”
常山几步过来,拍了下她的屁股,“你也来找太守大人?”
“他逃走了。”
闻皎转过脸来,眼睛红红的。
“这个贪生怕死的!”
常山一拳捶在府门上,恨恨骂道:“前几日还发誓要与武阳共存亡,也不怕天雷劈死他!”
十四岁的少年颓然坐下来,“怎么办?”
“怎么办——我们自己办!魏城那山大王都能自立为城主,咱们也能。”
话是这样说,常山的声音里也没底气。
他使劲薅了把头发,“我找家父先集结人手,我们常家三百二十七口人,除了站不起来的,都能上战场!总不能做懦夫逃了……”
“闻家能集结的人不多。”
她父亲虽为闻氏长房嫡出,到底人没了多年,如今族长是她二叔,也和她们母女多有龃龉。
“我知道。”
常山比她大六岁,昔年一块和夫子求学时他就知道闻皎的处境,孤儿寡母,受尽白眼,好在田产丰裕,尚能支撑她读书求学。
“城中富户能走的都走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也没多少余粮。”
“余粮……我家中还有些,尚能支撑城中半月的口粮。”
常山先站了起来,他叉着腰眺望了会儿人去楼空的武阳城,对着她伸出手:“走吧,咱们一家家一户户的去号召。”
少年脸上满是豪情壮志,闻皎被他感染,将手递出去。
一股大力将她拉了起来。
……
“两个少年,竟痴心妄想守住武阳城。”
“守住了?”
裴照拉着缰绳,身姿随着马儿的步伐摇晃。
“我们翻出了富户家中的粮食,凭着声望集结了城民。缺人、缺粮、缺武器……”
她想起往事,不禁扯动嘴角,眼神却是黯然。
“没有武器就去挖石头,拆床榻上的木头做棍子,这么难,守了七天七夜。魏王……韩兆相救了我们。”
然后魏城、武阳联合在一起,共同抗击黄匪。
“黄匪毕竟只是群乌合之众,又因烧杀抢掠吓得各地不敢投降,周边许多城池都转而投靠我们。韩兆相也摇身一变,从土匪头子成了魏王。”
乌云遮天蔽日。
她们已经整整三日没合过眼,城墙下,黄匪驾着登云梯随时准备攻城。
巨大的石球撞在城头上,尘土飞扬。
闻皎被呛的直咳嗽,“魏城有消息了吗?”
仅凭他们武阳城,势单力孤,绝不可能抵挡黄匪多久,因此商量之后他们向魏城如今实际上的控制者韩兆相发去信函,希望他能来营救。作为代价,他们愿意从此追随韩兆相。
常山摇了摇头,他的脸被箭镞射中,划拉出了长长的血痕,深可见骨,已经高高肿起。
使者送去信后就没有回来,看来韩兆相并不想淌这趟浑水。
“皎儿,这一仗……是挺不过去了。”
她回身看向城后的人,老弱妇孺坐在城边,一个个面黄肌瘦。
尸体堆在城壕里,臭气熏天。
人间炼狱,不过如此。
“那就一起死。”
闻皎鼻尖泛酸,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无所谓。
“好,下辈子投胎,我们还做兄弟。老子要投在太平盛世里,做个富家公子,左拥右抱……”
闻皎捶了下他,苦涩的笑道:“我要做女人。”
“那我娶你,下辈子咱们做夫妻。”常山说着,被自己的话肉麻到了,哈哈大笑起来。
闻皎麻木地往边上挪了挪,就这么躲开一支箭。
箭头钉在砖缝里。
“他娘的——”常山险些又被射中,握着箭身拔了出来。
歪了的箭头被他架上弓箭,“嗤——”地飞出,射中了登云梯上的人。
“老子还是童子就要死了,真不是滋味。”
性命关头还想着男女之事,闻皎只是失笑。
又一箭飞来,有人被射中,直挺挺地栽倒下去。
她握着刀,支撑起身子。
在她所站的下方,黄匪即将爬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