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等柏霁明他们做好决策,已过了三日。
这段时间里,李瑞安只是呆在房间,哪也不去,近日的交流,已让李瑞安看清这位少卿大人,多智近妖且有手段,这是她一向敬而远之的人,与这种人打交道,保不齐她连底都掉了还不知道。一想到那日晚上薅少卿大人头发的事被他知道了,李瑞安就觉得后果难以想象,且顿时鸡皮疙瘩就起来了。
确实如李瑞安所想,少卿大人已将她的身份调查地明明白白。
“公子,这是将军府派人从京城加急送过来的信件。”
柏霁明接过信件,快速看完,信上表明大长公主长女的名字叫李瑞安,且近日快到她回京的日子,让他遇上就好好照顾护送到京城,顺便也看好姨母,不要让平西侯夫人偷偷独自出行。
两位侍卫自然也看到了信件,面面相觑。
柏霁明思索了一阵,先提及了其他事:“凝秋,工部的人试验结果如何?”
凝秋汇报:“可行。工部的人今日还说,十日内若有大雨,洛河的水必将超过堤坝决堤口的高度。”
飞霜补充:“公子所需布料今日已运至燕城,各大绣房正招人加工按图样赶制,平西侯夫人亲自看守制作,预计五日内完成。”
“等不及了,后日先将已赶制出的布袋运来,此后每日一运,最后两天每半日一运。”柏霁明紧缩眉头吩咐,“后日,也让李姑娘跟着运布袋的人返回燕城。”
飞霜询问:“公子,李姑娘身份一事是否需要告知平西侯夫人?”
“不必,李姑娘既然如此低调,想必就是不想暴露身份,我们不必多生事端。何况姨母甚是喜欢李姑娘。”何况她还特意压制了自我性格,虽然不知是何原因,但性情不羁之人假作端庄守礼的人,总是很难的。
监督过堤坝修建的凝秋出声询问:“公子,是否等堤坝取出藏尸后,消除怨气,再令李姑娘回燕城?”
柏霁明起身,“不必,明日我和李姑娘商讨一番即可,取出堤坝藏尸一事,事关重大,不必令事外之人干涉其中。先去县衙。”
“是,公子。”
柏霁明一到县衙,一众急得只会转圈的官员围了上来。
贵妃榻上,李瑞安翻完迷踪案的最后一页,恭恭敬敬地把书放在桌子上,然后打了一个寒颤,太可怕了,怎会有如此阴险毒辣之人?
这书是昨天下午柏霁明拿给她的,那时她正提着一堆黄纸朱砂回府,正巧碰上柏霁明也回府。
柏霁明从侍卫那知道李瑞安整日呆在房间看话本,大约是一目十行看完一大堆,看的是都燕城销量高的话本,只有一本灵异至怪话本看了半天。于是柏霁明开口说他那里有一本有趣的迷踪案,问李瑞安是否有兴趣欣赏一下。
天气昏沉,李瑞安的脑袋也昏沉,索性低着头思考了一会儿,决定忍痛拒绝,非常守礼地谢绝了柏霁明的好意,说完便先行告退。
柏霁明被她那不像是装出来的冷淡态度怔住了,毕竟她眼里还多了些戒备,转而猜到些许,心下一阵好笑,只是让飞霜送饭时顺带送去几本书。
李瑞安翻了几页,着实有趣,想着这书反正都送来了,她不弄脏不弄丢,到时候再让侍卫送回去就行。便美滋滋地坐下翻看,连黄符都忘记画了。
不愧是大理寺少卿拿来的书,和之前在燕城买的销量最高的话本完全不一样。迷踪案环环相扣,细节刻画生动,让人如临现场,让人很难不怀疑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书中那个抽丝剥茧之人。
看完后,李瑞安摆出黄纸准备画符,坐在桌前却又回味起迷踪案,发现还有很多细节被自己漏掉了,于是便在黄纸上勾画线索。
门外有人敲门,李瑞安一边想一边开门,侍卫大哥已经不让她叫大哥了,叫他名字就行,开口就问,“飞霜,有什……”看见来人是大理寺少卿,便硬生生阻了话,拦在门口行礼,“少卿大人,请问有何事?”
柏霁明挑眉,“可否进屋商讨?”
李瑞安当然拒绝,桌面黄符正摆着,进去让人瞧个正着,昨天刚拒绝,今天看得都写上了,太丢脸,“若有要事商讨,自是少卿大人书房方便。”
“那便来我书房。”柏霁明也很干脆,答应后转身就走,李瑞安连忙关门跟上。
柏霁明走在前面思考,猜测李瑞安的心思,难道李瑞安觉得自己是大长公主联姻前单于之女,不要与官员有过多牵扯?还是只忌讳我一人?应当不是,或许是因为我大理寺少卿的身份让她戒备?
还有,母亲说她幼年离开京城时不过才一岁,什么都不懂也不会记得,为何如此谨慎约束自己?
柏霁明思索间步伐越来越慢,李瑞安在后面思考问题步伐也逐渐变慢,最后,他二人之间的距离只隔着一小步,跟着二人后面的飞霜像个老妈子似的提心吊胆,还有些隐隐的兴奋,他即担心又高兴二人撞上。
结果,就着这样的距离,二人安稳抵达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