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大宋小妆娘 > 第十九章 粥与茶

第十九章 粥与茶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宋小妹一路纠结着回了家,但见有个老妇人在门口徘徊。宋小妹一眼便识得那不是巷子斜对户的三叔婆么?那个眼花耳背的老婆子。

她在门口干什么?

“三叔婆?”宋小妹过去一拍肩膀,喊了一声。

三叔婆嘴里念叨着:“寺……灵隐寺?天竺教寺?哪个寺来着?”忽然有人拍了她一下,努力地看去,只见一张嬉皮笑脸的脸对着自己笑。

哦噱~吓了人一跳,看清楚是宋小妹,便叨叨开了:“你个小鬼头,人吓人会吓死人的。老太婆我还想多活几年呢!”

“三叔婆,你在这里干什么?”宋小妹问道。

“哎呀,你来得正好。上午啊,有两个人说是什么……什么寺的,来找你。反正……老太婆我听过给忘了……”三叔婆的神耳,硬是把“殿前司”听成了某个“寺”。

寺,什么寺?

宋小妹第一反应,那就是前世经常有听说假和尚假尼姑游走在大街小巷,骗人钱财。宋小妹自觉前世是个无神论者,今世也没有跟任何宗教挂上钩,所以哪来的寺院关系呢?

三叔婆接着道:“我看呢,那两人穿得倒不像是出家人,也没剃光头。但又自称是什么寺来的。古怪的很……”三叔婆说着忽然拉住宋小妹的手:“你可得注意了,别又被人拐了去了!”

这一拉手,宋小妹的筋仿佛被人在拉扯一样,一瞬间,整个人跟过了电似的,不由地颤抖了一下。好像有啥画面在脑海里一闪而过,只觉得有一股莫名的不安感在心底滋生开来。

春雨。

有人说就像一壶酒。不过对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中的临安来说,它是一个甜蜜的负担。

为何这么讲?

有关于这座城市一些美丽的传说几乎都发生在三月的春雨时节,比如白娘子与许仙。有句唱词写的好“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春天下的雨,像酒,醉了西湖,醉了断桥,醉了杨柳岸晓风残月。

但是一朝春雨一朝湿,下一次,湿气就加重一次。这对于生活在江南的人来讲,浪漫与烦恼并存。

湿症,便是这个时节部分人的头号敌人。

它的存在,对于脾虚、湿气凝滞、脾胃湿热的人来讲简直是无比的折磨。痒,越抓越痒,越抓越多。但是不抓又难受,难受起来彻夜难眠,还影响心情。

不幸的是,宋小妹就在这个时候患上了湿症。

奇痒无比且不说,还不能吃腌制的、重口味的东西,比如腌鱼、腌萝卜、腌黄瓜等,而偏偏这些东西又是她爱吃的。

看着一手的小水泡,宋小妹想死的心都有了,这玩意儿弄不好会大片渗液或糜烂,长期抓痒,还可能导致皮肤苔藓样化。打算靠手吃饭的宋小妹,怎么将一双长满了小水泡的手示人呢?太闹心了。

这问题必须要解决,不然一切梦想无从谈起。

宋小妹凭着对前世的印象,记得一些治疗湿疹的法子。

比如将黄柏、龙胆草、苦参研成粉末,然后用麻油调匀涂抹在患处;或者用同样的方法,换成明矾、皂矾、赤石脂也可以。其目的都是杀菌止痒,清热解毒。

然后在吃食上,可以喝芡实薏米茶,可有效祛湿。

芡实薏米茶,相关记载出现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而在宋代,宋人也有吃芡实和薏米的习惯。

芡实又叫“鸡头实”,因为长得像鸡头。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鸡头实与莲藕、枣、葡萄、覆盆子等被列为果之上品,具有“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仙”等功效。宋代,芡实是寻常百姓和富贵人家家中常见的一道美食,《梦梁录》中记录了临安城中卖芡实的情形:是月,瓜桃梨枣盛有,鸡头亦有数品,若拣银皮子嫩者为佳,市中叫卖之声不绝。中贵戚里,多以金盒络绎买入禁中,如宅舍市井欲市者,以小新荷叶包裹,掺以麝香,用红小索系之。

薏米更不用说,陆游他老人家就特爱吃薏米。他在《薏苡》中写道: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芡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腹腴项脔不入盘,况复餐酪夸甘酸。

东归思之未易得,每以问人人不识。呜呼,奇材从古弃草菅,君试求之篱落间!

宋人吃芡实和薏米,但却极少有人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哎呀,如果制成芡实薏米粥呢?或者再加一些红豆,干脆就制成“芡实薏米红豆茶”呢?

说干就干。

宋小妹将想法告诉了宋天宝。这时节,患湿疹的可不止宋小妹一个。多少人为此苦恼。所以,如果将“芡实薏米粥”和“芡实薏米红豆茶”推广卖出去的话……

厨房飘出了粥的香味,淡淡的,很好闻。宋小妹深吸了一口气,嗯,再放些糖进去就完美了。

宋小妹盛了一碗粥,又从糖罐子里舀了一小勺糖放进去,然后用汤勺搅拌均匀。尝了一口。嗯~现在是香甜的。

“哎哎哎,等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