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我很焦虑 > 第12章 业界黄埔军校

第12章 业界黄埔军校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黄埔军校现在通常被用于形容那些公司离职创业的人比较多,华枢在业界就有这个雅号,在知识贩卖行业,华枢公司为各类公司提供大量的人才。

说是黄埔军校,首选得是公司的员工训练系统很完善,员工综合能力强,其次招募的员工够好,招聘高素质人才然后训练他们,最后其次才是优秀员工离职率高,员工使用上比较随意,容易引发员工不满意这三条,缺一不可。有些公司虽然离职的人多,但他们在社会并没闹出太大的动静来,就能说明这个问题。华枢公司的人才分为两类,一类是员工,这个自不必多说,另一类则是师资,优秀师资。

员工训练上,主要有两条线,一是课程培训,二是轮岗实训,当然,还是另一条暗线,就是招人的标准。

华枢公司招人的标准经历过五个阶段,一是早期阶段,那个阶段基上有人就行,因此,早期的员工学历背景什么,都不太亮眼,中专生高中生完全没问题,其时主要的业务是做书,除了编书的人之外,需要人员的素质并是太高,就跟中国书贩子一样,素质要求大都跟卖鱼差不多的。各种图书城老板中的小学毕业比比皆是。因此,不必要认为做书的就一定是高知识分子,并不是,能吃苦,灵活,就差不多够用了。比如,这一时期的李凭有等人,还一些益订鸿的同乡亲戚之类的,能吃苦就差不多能用了。

当华枢公司真正开班卖课的时候,由于需要与高素质学生打交道,招聘高素质的员工成了必然,而且一出手就很重,比如李为民、蔡津隆、于宏哲、黄旋、张写云等等,即便在今天,仍然是不可攀的高峰,正因为有了这些人的加入,华枢公司一下子变了成色,有了这批人的吸引,后来才有批量的优秀人员的加入。公司虽小,但人才高度绝对是有的,这就是第二阶段的特色,用势道法术角度来看,这绝对是取势,取人才之势。

第三个阶段则是批量招聘优秀人才,那大概是2009年,也就是吴国用入职那一年,公司决定,非211大学以上学校不招,分校市场员工可以降低标准为普通本科,这一决策直接奠定以后的10年繁华,在前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其共招募了大约2500名优秀本科生,而且这批人都是经过系统的训练的,比如,入职时有前后一周的集训,前三天拓展,后四天理论学习,这在当时的行业是罕见的,要知道这一周集训的开销都是公司承担的,另外还是带薪培训的,当时请的拓展教练可是北京市排名前三的,效果自然也是一流。当然,这个时期,公司急速扩张,人员晋升也快,很多年轻人,不到两年就便进入了中层干部行列。这批人后来大部人都离开了,但是留下来的人成了以后十年内的骨干力量。比如说后来接班的CEO就是训练营出来优秀学员。

当然了,凡事都有个度,随着这种对招募员工的标准不断执行,用人成本对于公司来说,有些吃不消,或者说,有人认为这样做不值得,比如,当时流传一个说法,说帖海报的高中生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招四年本科生,这个说法,看似无法反驳。于是,用人的标准不断被打破,用人标准降低之后,招聘也容易了,成本也降低了,看似皆大欢喜,但是,危机也悄然而至,由于一线人员的素质不足,造成后备干部成了无源之水,大量的不符要求的人进入管理岗位,造成业绩增长加乏力,终于,公司为这种短视行为买了单,而且是个大单。于是第四个人才招录标准阶段就这么结束了。

第五个阶段,实际上也是个修正的阶段,在经历过痛苦之后的反思,痛定思痛,公司决定开启储备干部计划,这一开启就得到了坚定地执行,大量优秀人员进入了培养计划,这些人员薪酬比正常员工要高出不少,成了公司另类的风景线。对于现有人员而言,是有很大的压力的,一是未来晋升空间不足的问题,二是收待遇比不上新来的人而造成的心理落差。当然,压力相互的,对于这些储备干部来说,拿着高薪,势必要有对得起高薪的业绩,而这,对于新人而言,是极难的。

纵观华枢公司的用人策略,经历了大起大落,虽然最终进行了修正,但是伤害是存在的,业绩起起落落,人才策略上飘忽不定也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吧。

再说说另一类人员,就是师资的培养,这一类人培养,可是华枢公司的独门绝技,集中培训,速成的效果超一流,经过数个月的培养,一个新手小白就能变成“合格的名师”,这种老师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虽然达不到顶级名师的效果,但也能中规中矩,假以时日,他们便很快能成为真正的名师,独挡一面。

当然,一开始这套体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经过时间打打磨的。

早期的这个行业的老师并不是分模块的,而是全科老师,即老师能讲所有的课程,这种老师极少,极少的原因是当时刚开始推行这种考试,辅导培训本身就是个新鲜事物,从业者较少,合适的老师就更少了,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全科,很少有人能上完全部的课程。因此,那个年代,这种老师是非常金贵的,是极难聘请到的,自己培养就想都不要想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